众力资讯网

曾国藩兄弟们的结局 曾国藩生于1811年,湖南湘乡人,家里排行老大。他从小在

曾国藩兄弟们的结局 曾国藩生于1811年,湖南湘乡人,家里排行老大。他从小在父亲塾馆里苦读,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从此步入官场。兄弟四个:二弟曾国潢1820年生,字澄侯,早年帮父亲打理家务,1842年去衡阳求学,1845年到北京跟大哥学业,捐了个监生身份。曾国华1822年生,字温甫,过继给叔父,科举不顺,1853年投身军务。三弟曾国荃1824年生,字沅甫,族中排行第九,人称曾老九。最小曾国葆1829年生,字季洪,后改贞干,小时候体弱,大哥对他期望大。兄弟们在太平天国起事后,多参与军务,曾国藩创建湘军,他们或在前线,或在家支撑。 曾国潢留在湖南老家主持家务,操持家族事务。他帮父亲照料家业,管教子侄,让大哥和弟弟们在外安心办事。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他一度助大哥训练团练,但父亲瘫痪后,他就全职在家。曾国藩在家书里反复叮嘱他责任重,家里兴衰全在他身上。曾国潢生财有道,早年帮家还清债务,还买地扩展,但晚年欠债数万两,得靠曾国荃还清。他没做过大官,一生在家操劳,到1886年病逝,清廷看在大哥面子,追封通议大夫、建威将军。 曾国华早年随大哥学习,文笔好,天分高,但意志力差,科举屡败,常发脾气。1855年加入湘军,参与岳州、武昌战斗,1857年父亲去世,他回家守丧。1858年回军中,助李续宾办湖北军务。在三河镇战役,他不服从指挥,将报信人赶出,还离开阵地。三河大败,李续宾自杀,曾国华阵亡,年36岁。清廷以为他死,追封世袭骑都尉、资政大夫,谥愍烈。遗体没找到,曾国藩上报朝廷后,一个多月他出现,曾国藩找无头尸冒充,安排他去庐山出家隐姓埋名,到1872年病逝。 曾国荃青少年在家读书,1852年随大哥到长沙审案局,1856年募兵三千组建吉字营,成湘军骨干。参与吉安、安庆战役,1861年攻陷安庆,屠杀四万余。1862年围天京,1864年攻破,湘军在城内大肆抢掠、屠杀,死伤无数,南京人恨之,称曾国藩曾剃头、曾国荃曾屠户。他获封一等威毅伯,劝大哥取代清廷,曾国藩拒绝,两人关系生隙。曾国藩劝他辞官解散湘军,后复出,任山西、湖北巡抚,1890年两江总督任上病逝,享年67岁,谥忠襄。 曾国葆小时候用功,心志远大,1852年随大哥到长沙审案局,后助建湘军。1854年岳州败仗,他引咎回家。1859年曾国华死讯传来,他悲愤改名贞干,加入前线,率部在南京外围阻太平军援兵,建功多。但营中瘟疫流行,他染病,1862年去世,年33岁。清廷追封内阁学士、世袭骑都尉。 曾氏兄弟中,曾国华和曾国葆早逝于战场和军营,曾国潢和曾国荃病故晚年。他们的军功让家族获清廷认可,曾国藩继续领湘军,直至1872年去世。家族在湘乡田产扩展,曾国藩子孙继承官职,参与地方事务。曾国荃解散吉字营,湘军力量转入其他体系。曾国葆遗孀在家抚养子女,保持传统。 曾氏家族通过教育和联姻巩固地位,曾国藩孙辈多人入仕,参与晚清事务。兄弟后代在湖南设学堂,传播儒学,家族墓地修缮,祭祀定期。清末,曾氏后人仍活跃地方政务。曾国潢子曾纪梁成湘乡曾氏族长,活到1925年。曾国荃玄孙女曾宪植嫁叶剑英。家族影响力延续清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