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因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资企业,被各路媒体围堵,场面急转直下。他嘴里还在重复那句“不是针对中国”,现场气氛紧张,很多记者嗅出不对劲。他还说是因为安世CEO管理不善,这个解释放在西方国家身上,有点滑稽吧?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去年营收刚飙到147亿元,给荷兰国库缴了1.3亿欧元税收。 欧洲很多车企依赖安世的芯片,供应链中断会出大问题。去年公司营收147亿元,给荷兰缴税1.3亿欧元,今年上半年还增长11%以上,营收78亿元。这样的业绩让外界质疑政府的干预理由。荷兰政府突然出台规定,禁止安世转移资产或换高管,然后法院判决撤掉中国籍CEO,换上临时外籍管理者。 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斯霍夫刚到场就被记者围住,问题全指向安世接管。他反复说不是针对中国,还称是CEO管理问题。但企业数据亮眼,这个解释显得站不住脚。媒体追问下,现场气氛剑拔弩张,记者们觉得有猫腻,继续深挖。斯霍夫的回应听起来勉强,回避了核心矛盾。 这个事件暴露了荷兰政府在国际压力下的举动。安世作为中资企业,运营嵌入全球链条,零部件从中国采购,测试在东莞完成,产品一半销中国。欧洲汽车业离不开它,任何变动都可能波及产业链。政府的强行接管在投资界引起警觉,许多人担心这会影响外资信心。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后来公开庭审文件,揭示了更多细节。文件显示荷兰行动受美国影响,2025年6月两国开会,美方提“50%规则”,要求换CEO,否则不给豁免。荷兰配合了这些步骤,包括法院判决。经济部早前否认美国参与,但文件推翻了这个说法。 美方在会上说撤资需要时间,暗示换高管只是第一步,推动中资退出。安世的供应链与中国绑定紧密,采购和生产环节依赖东莞工厂。欧洲车企用它的芯片做关键部件,如果中断,工厂可能停产。投资平台分析这事成典型案例,提醒企业注意地缘风险。 荷兰民众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认为政府这么干损了国家形象。很多人留言说这不公平,影响国际声誉。事件后安世在临时管理下继续运营,营收没掉,但中资退出进程启动。各方关注这对半导体行业的冲击,全球链条可能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