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重庆,一男子穿着新买不久的冲锋衣去爬山,期间拍完照,就想着把手机放进兜里,不料,

重庆,一男子穿着新买不久的冲锋衣去爬山,期间拍完照,就想着把手机放进兜里,不料,刚一松手,手机从兜里直接掉落山崖,他这才发现,自己把衣服的透气孔当口袋了,但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错,反倒是喊话商家:还我手机! 据深圳卫视11月7日报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重庆一个大哥爬山,手机掉山崖底下了,这事儿不新鲜,但掉下去的原因,真是让人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大哥穿着一件新冲锋衣兴冲冲地去爬山,山顶风景好啊,拿出手机一顿拍,心满意足准备把手机揣兜里。 他凭着感觉往腰间一放,手一松,只听“嗖”的一声,手机没了!他一低头,再一摸,当时就傻眼了,手机根本没进兜里,而是顺着一个窟窿,直接掉下了万丈深渊。 他这才发现,自己顺手放手机的地方,根本不是口袋,而是衣服腋下的一个透气孔!这冲锋衣为了让人在运动时散热,设计了这么一个拉链口。 可要命的是,这个透气孔拉开之后,里面竟然是空的,连个网兜内衬都没有,手机就这么毫无阻碍地完成了“自由落体运动”,一去不复返。 大哥站在山顶,风中凌乱,越想越气,这手机是小事,但里面的照片、联系人、各种重要的资料,那可都是无价的。 他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错不在自己粗心,而在于这衣服的设计太“坑人”了,于是,他拍下视频发到网上,详细描述了这件“惨案”,并且直接点名了商家,要求设计师赔他一部新手机。 这事儿一发到网上,立刻就炸了锅,网友们的评论那叫一个精彩纷呈,瞬间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力挺大哥的“感同身受派”,不少人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简直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件冲锋衣”。 有位网友留言说:“我前几天穿一件差不多的冲锋衣,就把电车钥匙这么弄丢了,找了半天没找着,最后花了几十块钱重新配了一把,当时就纳闷这设计是干嘛用的。” 还有人补充道:“这真的不能全怪消费者,口袋和透气孔离得那么近,颜色拉链都差不多,顺手一放谁能想到是个坑啊?设计师但凡加个网布内衬,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这部分网友觉得,产品设计就应该考虑到用户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这叫“防呆设计”,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一个好的设计不应该给用户挖坑,尤其是这种可能导致重大财产损失的“坑”,而另一派则是坚决反对的“常识至上派”,他们觉得大哥这是在无理取闹,自己犯的错凭什么让商家买单? 一位网友直言不讳:“大哥,长点心吧!冲锋衣有透气孔这是最基本的功能,怕你出汗闷着,你自己不熟悉衣服结构,把透气孔当口袋,这跟走路不看路摔倒了怪地球有引力有啥区别?” 更多的人认为,成年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新买的衣服,难道不应该先熟悉一下各个口袋、拉链的功能吗?尤其是在爬山这种户外活动中,手机这么贵重的东西,理应放在有拉链、能确保安全的主口袋里,或者干脆放在背包里。把希望寄托于随便一揣的“感觉”,这心也太大了。 说实话,这事儿还真不能简单地用“谁对谁错”来一刀切,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心里确实憋屈,我花钱买你的衣服,是图它方便实用,结果却因为一个容易混淆的设计,让我损失了一部手机。 如果这个透气孔的位置稍微挪一挪,或者拉链的样式跟口袋有明显区别,再或者最简单的,花几毛钱成本加一层网布,这个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了?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功能性,但设计的责任也包括了安全性,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但反过来想,我们作为使用者,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谨慎?我们已经习惯了生活的便利,习惯了“想当然”。 拿起一件新东西,总以为它会按照我们的习惯来运转,穿新衣服,凭感觉找口袋,用新电器,不看说明书就上手。 这种“习惯性”的懒惰,在平时可能无伤大雅,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就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就像这位大哥,如果他在穿之前花一分钟时间,摸一摸几个口袋的位置,了解一下哪个是真口袋,哪个是透气孔,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这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产品设计与用户习惯之间的矛盾,商家追求功能强大,但有时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可能发生的错误,而我们消费者呢,享受着科技和设计带来的便利,却也渐渐丢掉了一些谨慎和探索的精神。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产品都变成“傻瓜式”的,完全不需要动脑子,同样,商家也不能设计出处处是“陷阱”的产品,然后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用户的“粗心”。 最终,这件事可能也就是网上一场热闹的争论,大哥的手机大概率是找不回来了,商家会不会因此改进设计也未可知。 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提醒,以后再穿上功能复杂的冲锋衣时,或许会下意识地多摸一下,确认那是口袋而不是“悬崖”的入口,而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新事物时,也应该多一份审视,少一分想当然,毕竟,为自己行为负责,永远是成年人世界里最基本的法则。 信源:深圳卫视20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