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了。 真的,感觉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被KPI追着打。 直到刷到王维那几句诗,突然就通了。什么“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我以前就觉得,哦,写得挺美。现在才咂摸出点别的味儿。 人家说的不是让你辞职回村里种地,那不现实。 他说的是心态。 那个在杏树下钓鱼的老头,心里稳得一批,下不下雨都无所谓,因为他的“家”就在心里,他享受的是那个当下。 咱们呢? 天天盼着周末,盼着假期,盼着退休,总觉得幸福在下一个路口。结果呢,永远在赶路,永远在焦虑。 那个所谓的“桃花源”,根本不是一个物理地址,是一种“老子看开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才能看到老人孩子脸上的那种纯粹的乐呵。 说白了,田园不是用来避世的,是用来清心的。 让你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的精神角落。 不是躺平,是心里有底。 也不是不求上进,是顿悟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进”。 最牛的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一边拎着电脑包挤地铁,一边心里能给自己留一片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