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获批立项

解放日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获批立项,将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前湾片区启动建设,预计2030年左右初步建成。

这座集教育、科研、产业与服务于一体的创新高地,将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以国际化、高水平为建设标准,联动周边的产业和医疗资源,合力打造医学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集成性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集聚区,构建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医学前沿科技创新策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国际医疗高水平服务开放等四大核心功能。

园区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的核心承载区,将由5个地块组成,北至儒雅路,东至徐亭路,南至纪翟浦,西至西界河。

[新一轮发展关键“落子”]

2018年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复旦上医)及其直属附属医院。由此,复旦大学成为全国首家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开启医学教育创新的“破冰”之旅。

以此为契机,复旦上医率先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新路径。几年来,复旦上医在癌症精准诊疗、遗传病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基因转录机制、中药循证研究及新发传染病防控等多个前沿方向实现突破,多项成果具备国际影响力。

作为复旦大学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落子”,虹桥医学创新园区深度对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将国家战略需求、“第一个复旦”建设目标有机统一,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适配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医学创新教育模式、变革科研范式提供了战略支撑。

[发展“新医科”]

建设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展,而是打造学校发展新医科的主阵地、推动医学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阵地。

一方面,缓解办学空间压力,落实国家“优质本科扩容”战略决策,服务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度对接产业需求、行业前沿与国家战略,通过构建“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的协同模式,强化医教协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医科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枫林校区聚焦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开展本科生教育和临床研究生培养。虹桥园区定位于医学科技创新高地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重镇,配置大量科研空间,作为复旦新医科战略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实现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功能,打造“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无缝衔接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赋能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大局。

依托“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的创新联盟,虹桥医学创新园区将高效联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和南虹桥板块的创新药械头部企业,推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能级提升,合力建设顶级医学中心。

[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高地]

虹桥园区将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综合和医学学科的整体优势,面向生物医药发展前沿领域,超前布局智能医学、脑机接口等未来学科,深化拓展医学遗传及精准诊疗、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与生物安全、异种器官移植、健康衰老、核医学等医药科技新赛道,构建多个顶尖学科群、赋能型战略支撑平台、驱动型先进技术体系和有效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组织分部等组成的学科创新架构。

以虹桥医学创新园区为重要抓手,复旦将全面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全力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高地,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贡献复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