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对方开口就要1万元,徐悲鸿却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7年5月,画家徐悲鸿在香港参加画展。 期间他听说一位来自德国的马丁夫人手头有四箱中国古画想要出售。 这位夫人虽然出身贵族,但家道中落,急需用钱。 徐悲鸿对古代字画向来有浓厚的兴趣,一听这个消息,立刻就去拜访了她。 马丁夫人将带来的箱子一个一个打开,把里面的字画逐一展示给徐悲鸿看。 徐悲鸿看得很仔细,但前面几个箱子里的作品似乎都普普通通,没能引起他太大的兴趣。 他心里不免有些失望,觉得这趟可能白来了。 当第三个箱子被打开,里面的一幅画轴被慢慢展开时,徐悲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甚至没等第四箱打开,就激动地脱口而出:“下面的不用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 马丁夫人开口要价一万元。 在当时,一万块大洋是一笔巨款,足够办个像样的工厂,或者在北京买下一处不错的宅院。 出人意料的是,徐悲鸿几乎没有犹豫,当场就答应了这笔交易。 看到徐悲鸿答应得如此爽快,马丁夫人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觉得这画肯定比自己想的更值钱, 于是她反悔了,又把价格抬高到了十万元。 十万元,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徐悲鸿只是个画家,虽然有名气,但一时半会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钱。 可他实在太想得到这幅画了,生怕错过。 于是他跟马丁夫人商量,除了付给一万元现金,还允许马丁夫人从他个人的画展上任意挑选七幅他自己的作品作为补偿。 徐悲鸿当时的画作已经非常值钱,这七幅画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十万。 马丁夫人觉得这买卖划算,便同意了。 徐悲鸿把这幅画带回住处,越看越是喜欢,简直是爱不释手。 他找来懂行的朋友一起研究探讨,最终判断这幅画很可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真迹。 画上共有八十七位神仙人物,徐悲鸿就给它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 他对这幅画珍视到了极点,还特意刻了一方“悲鸿生命”的印章盖在上面,意思是这画就像他的命一样重要。 那个时候,时局已经很不太平,日本军队的侵略让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徐悲鸿为了保护这幅心爱的画,总是把它带在身边。 有一次他要去云南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考虑到路途艰险,他小心翼翼地将《八十七神仙卷》藏在自己住所的保险柜里,以为这样能万无一失。 没想到,等他办完事回来,却发现家里遭了贼,门锁被撬,屋内被翻得乱七八糟,那幅视若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已经不翼而飞。 徐悲鸿得知这个消息后,如同遭受了晴天霹雳,伤心欲绝,大病了一场。 从此落下了一块心病,日夜盼望着能有这幅画的消息。 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直到1944年,徐悲鸿住在重庆,突然收到一位女学生的来信,信中说她在成都偶然见到了那幅《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赶去成都,但又怕自己贸然前去会惊动藏画的人,导致画被毁掉。 正巧,他的一位好友听说了此事,主动提出去成都帮忙交涉。 这位朋友到了成都,联系上画的主人后,给徐悲鸿打来电话,说对方开口就要二十万,少一分都不行。 二十万,这在当时能买下二十套北京的四合院。 徐悲鸿一生清贫,主要收入都用来买画和资助学生了,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但为了赎回这幅画,他毫不犹豫地开始四处奔走,向朋友借钱。 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珍藏的其它画作和心爱的文玩古董,好不容易才凑足了这二十万巨款。 画,终于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他的手中。 后来徐悲鸿了解到,这场失窃和索要巨款的风波,很可能就是他那位前去帮忙的朋友在背后一手策划的。 但徐悲鸿看着失而复得的画作完好如初,心情激动,也就没有再去深究这件事了。 拿回画之后,徐悲鸿的身体和精神都好了很多。 到了1953年,徐悲鸿先生因病去世。 在去世之前,他郑重地把这件视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连同自己收藏的上千件历代珍贵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他觉得,这么珍贵的国宝,只有交给国家收藏,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永远流传下去,让后世子孙都能看到。 主要信源:(中国作家网——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神仙卷》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