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8日讯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国务院安委会于202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应急管理部随后会同多部门印发系列专项方案。湖北省积极响应,推动各地区、各行业深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之策,强化全链条管控。近日,“新征程上看应急”网评引导活动采访团来到湖北省,探访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的实践成效。
新管理模式:员工由“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
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江重工”)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自主研制亚洲首台480吨节段拼装架桥机、全国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等一批大国重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安全托底,近年来,汉江重工创新性推行一系列特色管理措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我现在有110积分,因为工作中产生的灰尘很多,平时最喜欢兑换洗漱用品。”拼装三班副班长王锐与记者分享道。汉江重工在厂内推行安全积分制度,每位员工在初始100分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参加安全教育、报告安全隐患、提供整改建议等获得加分,用于在安全积分超市中换取物品。分数低于90分时需停工学习,修满100分并通过考核后才能再次上岗。

安全积分超市内的部分商品。中国网吴晨笛摄
谈及印象最深的一次加分经历,王锐回忆:“有一次我路过作业现场时闻到了很重的丙烷气味,当时就叫停了工人并上报,否则可能会导致中毒或爆炸事故。”这次的及时上报,给王锐增加了10积分。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厂内员工自发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此外,工厂每天的开工仪式还增加了一线员工分享反思环节,厂内各区域张贴起对应的安全告知码、事故隐患内部上报码等,方便员工随时掏出手机扫码查看或填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新工艺改革:“人料隔离”从源头消除风险
化工业内传统的工艺流程,因原料获取更方便、浓度控制更自由等,被普遍使用了几十年,但因原料性质不稳定导致爆炸等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源头进行工艺革新、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原料,是一条更为根本的安全发展之路。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中药业”)一年需消耗1600吨左右的硝酸铵用于生产相关原料药,然而,硝酸铵在高温、冲击或密闭空间下可发生剧烈分解爆炸,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2024年,公司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中“使用硝酸铵作为氮源的医药企业开展硝酸铵原料替代工作”等要求,历时一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首度完成硝酸铵工艺替代。原料换成液态的硝酸后,生产全程得以管道化、密闭化、连续化,实现了“人料隔离”。“紧绷感减轻了不少,过去要时刻盯着风险源,现在按规范操作就能安心干活。”一线员工对新工艺的好处感触颇深。
淘汰传统工艺,意味着原来的一整套设施流程都要推翻,是需要下大决心的。为了降低硝酸铵储存使用环节的高爆炸风险,去年初,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鼓励并指导企业通过技术革新降低风险等级。在应急管理部门的牵头下,华中药业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完成新工艺流程的设计改造,风险等级从“特别管控”降为“一般管控”。华中药业副总经理王英表示,原料替换后,副产物也减少了,生产效益更高。
新技术嵌入:AI为安全生产加装“智慧之眼”
走进武汉市青山区安全生产考试点(中钢安环院),记者看到有考生在进行一项高处作业(特种作业)实操考试,旁边的屏幕上正实时进行AI评判打分。工作人员介绍,考点引入了AI辅助打分系统,通过高速、多传感器的信息采集,更全面地捕捉考生的每一项操作动作,从而使评判更加精准、客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考评员的误判或评判标准不一致。

高处作业考试现场。中国网吴晨笛摄
当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在全省多个安全生产考试点推进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AI辅助考评系统,加速考评智能化转型。谈及AI在使用中的效果,武汉市青山区考试点的工作人员说:“按照传统考评方法,考生如果想回溯被扣分项的操作过程和错误细节,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用考场监控视频,工作效率不高。现在考试结束后,屏幕上会立即显示出打分过程,以及考生错误操作的视频或图片,帮助考生准确了解自己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方面的短板,从而在后续培训练习中改进提高。”
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应急指挥部,记者看到,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和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省应急指挥部已经全面汇聚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的基础数据,相关企业和地灾隐患点的感知数据,以及重点企业、雪亮工程、交通旅游、铁塔高点等视频数据,能够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景区安全、森林火灾等重点领域实施有效监控。配备视频指挥、视频会商等设备,上可与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联系,下可以一键呼叫乡镇(街道)甚至点位。
湖北省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中心发挥着“智慧大脑”的作用。平台以应急管理部研发的“久安”AI大模型为底座,进行本地化的应用场景开发,在其使用过程中也为“久安”大模型的训练升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应用场景。平台建成了多维度的风险感知网络,第一类是视频感知,通过专网专线将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作业现场等视频接入平台;第二类是物联感知,监测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设施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各类安全参数;第三类是环境感知,如极端天气、强降雨、电力异常等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外部因素。中心负责人刘毅介绍,发现风险后,平台通过大模型研判,会第一时间向企业负责人推送包括风险详情、风险等级、风险成因和管控措施等四项内容的预警信息。企业需要在一小时之内响应,否则信息会被推送至县一级的应急管理部门进行督办;超期未整改则会触发基层部门执法。目前,这一监测体系在湖北省企业中的认可度逐步提高,正在实现“人防”到“智防”的转变,政企协同筑牢安全防线。(吴晨笛)
编审:彭瑶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