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中国假盟友“原形毕露”!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

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中国假盟友“原形毕露”!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中国超10000多公里铁路的基建大礼,都换不来关键时刻的一句公道话! 欧洲和非洲就是典型例子,它们跟中国的合作本来挺紧密,可关键时候的表现,让人有点意外。我们就从它们的经济联系入手,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拿数据来说,2025年上半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82万亿元,这数字可不小,相当于双方每天都有大量货物在互相流动。 德国的机械设备、意大利的时尚产品,还有中国的电子零部件,都在供应链上绑得紧紧的。 非洲那边,中国这些年帮着建了不少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从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到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累计长度超过了6000公里。 这些项目直接改善了当地的物流和经济发展,让矿产和农产品更容易运出去。南非的港口升级、尼日利亚的铁路延伸,也都沾了中国投资的光。 这些合作本来是互惠的,可美国一出手加关税,一切就变味了。 美国对欧盟的产品征收了15%的关税,这比之前低关税时代高了不少,欧盟那边为了稳住局面,只能选择让步,还答应增加对美国的投资和能源采购,规模达到几千亿美元。 非洲国家也没逃掉,美国对包括加纳在内的多个国家加了15%到30%的关税,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出口,比如服装和矿产品。 结果,南非这些经济体对美国的抗议声音不大,反而在一些国际场合保持低调。 这种表现不是偶然的。欧洲国家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市场,比如法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可另一方面,它们更担心丢掉美国的贸易和技术支持。 欧盟委员会在谈判中,虽然嘴上说要维护公平贸易,可实际行动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额外关税,这让中欧关系添了点堵。 非洲国家的情况类似,它们享受了中国基建带来的实惠,比如赞比亚的下凯富峡水电站和塞内加尔的桥梁项目,这些都提升了当地就业和电力供应。 可在美国减少援助和加关税的压力下,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在矿产协议上转向了美国公司,转而把一些资源给了特斯拉之类的企业。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拉拢,影响了当地对中国的态度,尽管中国在那儿有不少矿业投资。 这些事儿暴露了问题所在。欧洲的摇摆,部分是因为北约框架下的安全考虑,它们觉得美国提供的保护更直接可靠。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一出,欧洲的科技和汽车产业就感受到压力,因为它们8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链。 非洲国家经济基础弱,怕得罪美国后丢掉粮食援助或市场准入,比如埃塞俄比亚在复兴大坝项目上得了中国帮助,可在涉疆议题投票时还是选择了中立。 加纳经济学家门萨就说过,美国的关税调整会冲击非洲出口,但非洲国家更倾向于抓住中国提供的零关税机会来平衡。 总的来说,这些国家在中美博弈中,更多考虑自身短期生存,而不是长远战略。 中国也没闲着,这场贸易战反而推动了内部调整。中国加大了科技自主研发,比如在半导体领域推进14纳米工艺的量产,还在5G基站上占了全球大头份额。 对外,中国扩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对东盟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增长了7%以上,中老铁路这样的项目拉近了距离。 中非贸易额突破了2800亿美元,中国推出了数字合作和绿色能源的“九项工程”,让非洲国家看到更多实惠。面对美国大豆的关税,中国转而和巴西、阿根廷签长期协议,价格还更优惠。 这么做,不仅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还稳住了全球贸易链。 贸易战让大家看清了国际关系的本质,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基于利益的合作。欧洲和非洲的反应提醒中国,要靠实力说话。 中国通过这些调整,正逐步提升在全球的位置。未来,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新变化,但实力强了,合作自然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