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退让了,中国没赢,但霸权裂了 2025年10月底,中美在釜山谈成暂时停火,

美国退让了,中国没赢,但霸权裂了 2025年10月底,中美在釜山谈成暂时停火,表面看似平和,实际是美国先做出让步,美国主动提出购买大豆,还放宽芯片出口限制,中国方面没有大动作,只做出有限妥协,这不是双方平衡谈判的结果,而是美国承受不住压力,七年贸易战打下来,这是美国第一次自己找台阶下。 美国在供应链问题上始终没有找到合适方案,从2018年推动产业链转移开始,许多工厂迁往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地,但到2025年,市场上大部分手机、电脑和家电的零部件仍然来自中国,企业并非不愿意调整布局,而是承担不了转移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产能缺口等问题,最终这些新增的关税负担转嫁给了消费者,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连白宫方面也承认这种政策实际造成了自我矛盾的局面。 农业这边的情况更让人无奈,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大豆加征关税,原本想迫使中国做出退让,结果美国农民先撑不住了,中西部种大豆的那些州,库存堆积得跟山一样高,价格一下子掉了一半,特朗普政府只好拿出230亿美元补贴农民,财政缺口反而越来越大,到了2025年,中方表示愿意购买大豆,但提出美方必须放宽芯片出口限制,这不是中国在让步,而是美国农民和各大企业实在受不了,反过来逼着美国政府改变政策。 稀土这件事最能说明美国比中国更害怕脱钩,中国每年卖出稀土只能赚几亿美元,但全球九成重稀土都依赖中国供应,美国虽然储存了一些矿产,可提纯加工和制造磁铁的技术已经所剩不多,如果真的断供,风力发电机就得停转,导弹无法导航,电动车也开不动,中国根本不需要禁止出口,只要稍微管控一下,美国科技公司就会坐不住,这些公司早就私下告诉白宫,美国其实比中国更怕脱钩。 欧洲那边看着热闹,实际上也是在装睡,日本当年签下广场协议,伊拉克试图用欧元结算石油,利比亚推行黄金第纳尔,结果都被收拾了,中国却不一样,没有被压垮,没有被金融围剿打垮,也没有被文化渗透压倒,反而撬动了美国的贸易霸权,德国车厂去美国建厂,电池还得依赖中国供应,法国喊着“欧洲主权”,却连一条像样的芯片生产线都搭不起来,所谓战略自主,口号喊得响亮,实际根本没有落地。 时间线很清楚,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第一轮关税,涉及340亿美元,税率定在25%,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没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到2024年4月特朗普又提出所谓“解放日”计划,进一步抬高关税,结果到了2025年10月30日,双方在釜山坐下来谈判,一个月后的APEC峰会上,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身份出席,这个位置不是别人给的,是中国自己争取来的。 这场贸易战确实显得不明智,美国原以为通过加征关税就能压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却发现两国供应链早已紧密相连,美国农民为此表达不满,企业承受压力,科技行业陷入慌乱,最终只能自行应对局面,中国方面并未急于争胜但也没有落败,关键在于美国过去那种单边主导的规则已经失去公信力,就连欧洲也在迟疑是否继续跟随美国的步伐。 贸易战不是靠打出来的,而是拖出来的,美国实在拖不动了,只能低头认输,中国没有追着打击,但也没有退让半步,这就是现实情况,霸权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就崩塌的,裂缝从供应链开始出现,接着蔓延到农业领域,再用稀土卡住脖子,最后连盟友都动摇起来,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整个结构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