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入列对国防部有何推动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在福建舰入列后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这艘航母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在装备技术和战略布局上的重大突破。从辽宁舰的“从无到有”,到山东舰的“从改装到自造”,再到福建舰的“从滑跃到弹射”,中国用三个十年走完了西方海军上百年的航母发展历程 。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是国防部对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长期坚持——早在福建舰设计阶段,国防部就确立了“电磁弹射优先”的技术路线,为此协调全国2000多家科研院所攻克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核心技术。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不仅让歼-35隐身战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更带来了作战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过去辽宁舰、山东舰受限于滑跃甲板,舰载机作战半径不足800公里,而福建舰搭载的空警-600预警机可将探测范围扩展至500公里外,配合歼-35的隐身突防能力,整个航母编队的攻防范围能覆盖西太平洋关键海域。这种能力提升直接推动国防部调整远洋训练计划,据军事专家张军社透露,福建舰入列后已多次组织跨区机动训练,未来将常态化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 。 在组织架构上,福建舰的正师级编制体现了国防部对航母作战体系的系统性重构。与辽宁舰、山东舰不同,福建舰从入列之初就配备了完整的舰载机联队和护航舰艇编队,舰长和政委均为大校军衔,这种配置确保其能快速融入现有指挥体系并形成战斗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防部正在推动“航母战斗群-战区联合作战”的指挥模式创新,福建舰作为首支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作战单元,已开始与火箭军、空军进行反舰弹道导弹协同打击演练 。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印证了福建舰带来的战略威慑效应。美国《海军新闻》承认,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已达到“福特级航母早期水平”,而中国仅用40个月就完成从下水到入列,比美国福特号快了4个月。这种技术突破让国防部在应对南海、台海等热点问题时更具底气——就在福建舰入列后不久,中国海军组织了包括三艘航母在内的大规模联合演习,期间歼-15T战斗机模拟对“敌方”航母打击群实施饱和攻击,展示了拒止外部干涉的坚定决心 。 当然,国防部的战略布局远不止于此。军事专家张学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福建舰的入列只是起点,国防部已启动核动力航母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正在研发无人舰载机和电磁炮等未来装备。这种“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滚动发展模式,正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的关键支撑。 从甲午海战的屈辱到三航母时代的自信,福建舰的入列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国防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国防部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作战构建和战略威慑塑造,正在重塑全球海权格局。当歼-35从福建舰甲板腾空而起时,它承载的不仅是战机的轰鸣,更是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百年夙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