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中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中国正式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

就在刚刚 中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中国正式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国商品24%的加征关税,同时保留10%的加征关税税率。 关键的是,这次的暂停政策不是全面放开,是重点瞄准了刚需领域。像消费电子、新能源、纺织服装这些行业,既是中国出口的优势项,也是美国供应链离不开的环节。比如美国对中国锂电池的进口依赖度高达80%,关税稳定对其产业布局很关键。 政策刚出,企业最先感受到好处。之前关税不确定时,不少企业连3个月以上的订单都不敢接。现在24%关税继续暂停,出口成本稳了,长三角有家纺织企业说终于能安心扩产能了。 这政策看着是给企业松绑,本质上是中美经贸博弈里的一记“精准落子”,既不是妥协也不是让利,而是算透了双方的供需底牌。要知道这次调整不是凭空来的,是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共识落地,美方之前也宣布延长对中国商品24%关税的暂缓期,还取消了所谓“芬太尼关税”,相当于双方各退一步,但都没丢核心原则。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啥不全免或者全加?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保留10%的加征关税,就是给美方留了个“紧箍咒”。回想今年3月,美方突然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当时就出台了反制措施,对美国鸡肉、小麦等商品加征关税。现在暂停24%的高关税是释放善意,但保留部分税率,就是明确告诉美方:贸易合作可以谈,但不能你想打就打、想停就停,中方有自己的底线和反制能力。 而且这次政策调整特别“接地气”,没搞一刀切。暂停关税的领域全是双方刚需,除了锂电池,美国在消费电子、纺织服装这些领域也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中方选这些领域下手,既让国内出口企业吃到红利,也让美方不得不承认合作的必要性——总不能为了贸易摩擦,让自己的产业断供吧?同时中方还停止了对美国猪肉、牛肉、水产品等商品的加征关税,相当于给美国农业也开了绿灯,这种双向利好的调整,比单纯的对抗要高明多了。 企业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之前关税政策悬而未决的时候,不少外贸企业真是如坐针毡。接长期订单怕关税突然上涨,成本压不住;不接又怕丢客户,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现在政策一明确,企业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不仅敢接长单,还愿意投入资金扩产能、搞研发。这不仅能拉动外贸增长,还能带动就业,相当于给实体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外媒都看得明白,纷纷说这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好迹象”。毕竟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搞贸易摩擦,没有赢家,受伤的不仅是两国企业,还有全球供应链。中方这次的政策调整,既展现了合作的诚意,又守住了原则底线,不是单方面妥协,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理性选择。那些觉得“暂停关税就是吃亏”的想法,其实是没看懂贸易博弈的本质——真正的高明不是把对方逼到绝路,而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 经贸从来都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道。这次关税调整,就是双方从对抗走向理性沟通的开始。当然,后续还有更多经贸问题需要协商解决,但至少现在,我们看到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希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