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津云锋声丨泡泡玛特直播事故:一场未经策划的“真心话”?

11月6日晚,泡泡玛特直播间里,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件挂链盲盒说“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另一位工作人员说“没事会有人买单的”。这段对话引发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直播“翻车”。泡泡玛特回应称,“确实发生了直播事故”。受此事件影响,泡泡玛特股价大跌8%。

两句话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反响,关键在于它无意间戳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疑虑。当内部人员都下意识觉得“有点贵”,消费者该如何相信自己付出的高溢价是合理的?特别是那句“会有人买单”,无形中流露出品牌对消费者的算计心态,把支持产品的粉丝当成了“韭菜”去收割。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舆情风波中,涉事的79元挂链盲盒却在多个平台显示售罄。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会有人买单”的预言,也凸显了当下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作为盲盒经济的代表,泡泡玛特销售的不仅是实体产品,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和IP价值。但是,当产品真实价值与情感溢价之间的断层日益明显,消费者心中的问号也会越画越大。

面对汹涌的舆论,泡泡玛特于第二天上午作出回应,表示“不会开除直播事故中相关员工”,这种包容姿态得到不少网友认同。对于一个以创造情感价值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这种人性化的内部管理文化,或许比任何华丽的营销口号都能打动人心。

但是仅仅这样做,还不够。走出这场危机,泡泡玛特需要的不仅是公关话术的修补,更是对品牌价值的再诠释。尤其是,该企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整体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45%-250%,海外收入增速更是达到365%-370%的惊人水平,就更需要说明,自己赚得盆满钵满,是否有拿消费者当“大冤种”的嫌疑。

针对这起事件,泡泡玛特有必要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79元卖的到底是什么?是锌合金、树脂的材料成本,还是能够让人心悦诚服的情感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泡泡玛特乃至整个盲盒经济能走多远。在消费理性回归的大趋势下,唯有真实的价值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

当“悦己消费”从潮流走向常态,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付费意愿仍在,但对过度溢价的容忍度已大幅降低。从李佳琦“79元眉笔”争议到泡泡玛特“79元挂链”风波,相似的价格敏感点反复引爆舆论,折射出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泡泡玛特若想挽回信任,仅靠“不开除员工”的表态并不够,更需要在成本构成透明化、定价策略合理化基础上,与消费者展开真诚对话,重建情感联结,这样才能避免使人气变成“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