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 2030 年前完成。但在第 75 届国际宇

美国媒体称,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是在 2030 年前完成。但在第 75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曾公布中国将在 2028 年进行载人登月,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不过从中国官方最新表态来看,他们还是保持着既定的节奏,反复强调“锚定2030年前实现登月”这个目标,显得特别稳当。   先说说国际宇航联合会说的 2028 年是怎么来的。他们是照着咱们 2024 年发布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推算的,规划里把空间发展分了三阶段,2027 年前是第一阶段,要做载人月球探测的基础工作,2028 到 2035 年是第二阶段,要正式论证实施载人登月。 他们觉得第二阶段头一年肯定能成,就算出了 2028 年。可这毕竟是外人的推测,咱们中国航天从来不是靠猜的,得看真真切切的工程进展。 咱们官方为啥咬死 2030 年前?因为载人登月不是搭积木,每一个零件、每一次试验都不能含糊,航天员的安全更是天大的事。 就说登月要用的家伙事儿,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这些都是全新研制的,哪一个都得反复折腾。 今年刚完成了长征十号的两次系留点火试验,第一次是模拟近 1000 吨推力下的系统协调性,第二次专门考验证返回着陆时的发动机工作状态,这才刚过了初样阶段的关键关,后面还得搞低空飞行试验呢。 揽月着陆器更复杂,要载着航天员在月面着陆、起飞,今年做完了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接下来还得搞集成测试,这些试验一个都省不了,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急不来。 再看看咱们航天的老传统,从来都是稳扎稳打,从不贪快。当年嫦娥五号去月球采样本,2020 年成功带回 1731 克月壤,那是人类时隔 44 年再从月球带东西回来。 可没人知道,为了这一步,嫦娥一号到四号铺垫了整整 12 年,每一次任务都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从绕月探测到软着陆,再到无人采样,一步一个脚印。 载人航天更是这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一号,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天,再到建空间站,用了二十多年才把近地轨道的技术摸透,现在去月球更远更险,怎么可能突然加速? 反观美国,他们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一会儿说 2025 年登月,一会儿推到 2026 年,今年又说可能要到 2028 年,为啥老推迟?就是有些技术没吃透就想往前赶,比如登月用的星舰,到现在还没完全搞定,风险评估说 2028 年前成功的概率也就 70%。 咱们可不会犯这毛病,张静波局长都说了,后续还有不少新技术要验证,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必须科学统筹。这话实在,航天工程最怕 “抢工期”,当年印度的 Chandrayaan-2 着陆器就是因为制动系统没测到位,一着陆就摔了,咱们不能走这弯路。 可能有人问,现在商业航天也参与进来了,载人月球车、低成本货物运输都签了合同,是不是能快点?确实,商业力量帮着推进了不少工作,但质量关还得咱们自己把。 就像造房子,再多工人帮忙,地基得打牢,承重墙得砌实,不然住进去不安全。咱们的梦舟飞船明年要搞热试验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这都是关系到航天员性命的关键试验,哪怕有一点偏差都得重来,哪能因为有人帮忙就压缩时间? 再说了,2030 年前是个合理的时间窗口,不是保守,是心里有底。从现在的进度看,长征十号的技术验证飞行、梦舟飞船的关键试验、揽月着陆器的集成测试,这些活儿顺顺当当干完也得两三年,加上最后的合练和准备,2030 年前刚好能确保万无一失。 咱们给 NASA 点赞祝他们航天员安全返回的时候就说了,航天是全人类的事,但咱们自己的事得办得扎实,不能为了跟别人比进度就冒风险。 其实大家细想就知道,中国航天从来没掉过链子。说建空间站,2022 年就全面建成了,现在天天有人在上面工作;说探火星,天问一号一次就实现绕、落、巡,比不少国家走得都稳。 载人登月这么大的事,更得拿出这种劲头,宁可多花点时间把技术练熟,也不能急着 “抢头条”。国际上猜 2028 年,是觉得咱们进展快,这是认可,但咱们自己得清楚,差一步都不行,稳当才能成大事。 所以别纠结 2028 还是 2030 了,官方说的 2030 年前,就是给航天工程留足验证时间,给航天员上双保险。 等哪天长征十号顺利完成低空试验,梦舟飞船通过所有考验,揽月着陆器稳稳当当模拟完登月全程,那时候不用别人说,咱们自己就知道,中国人踏上月球的日子不远了。这种稳当劲儿,才是中国航天最让人放心的地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