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楼家塔村:古韵今风,奏响千年文脉的时代新声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徐文罡通讯员杭建宣

四围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走进安卧杭州东南一隅的楼家塔村,千载流年沉淀出的独特韵味在青砖黛瓦间静静流淌,恍若时光于此放慢了脚步。村内墙门、祠堂星罗棋布,保留有22处古井、100多座木质明清古建筑,漫步其间,山水之清秀与老宅之风韵相得益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浸染着岁月的沉香。

近年来,执“保护传承利用”之笔,楼家塔村于绿水青山间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和美画卷,闲置的古宅院落通过“微改精提”焕发新生,成为吸引游人驻足的特色民宿与文创空间;承载六百年乡风民俗的“细十番”雅乐扎跟乡土赓续薪火,让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如今,这份对传统的坚守已然化作村子发展的沃土,收获了丰厚的时代回响,不仅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增长至近300万元。

古建新生:闲置空间焕新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马头墙上,楼家塔村的青砖黛瓦渐次披上了金色外衣,那些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风骨与气韵。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等图案依稀可辨;渔樵耕读、梅兰竹菊的雕刻寓意深远,无不彰显着古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雅致的审美情趣。

为了保护好这些老祖宗传下的财富,楼家塔村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古建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每栋老建筑的历史底蕴,个性化改造建筑立面及内部结构,通过保护修复推动古老建筑焕发新生,让朽坏的木楔在一凿一斧间复旧如初,褪色的彩绘于一笔一画中重现光彩。

不止于此,保护与利用作为传统村落发展的一体两面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在精心守护古建风貌的同时,楼家塔村也将目光投向了村中那些一度荒废、濒临倾颓的老宅,用现代的智慧与创意,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先后建成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杭州乡村建设研究院等文创高地,实现了从“物理空间更新”到“精神内涵重塑”的跨越。

古乐新传:民俗风情启新篇

走进由祠堂改建而成的村文化礼堂,偶尔能看到十余名手持笙、箫、笛、琴等乐器的乐手专注排演,响起的旋律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庄重典雅,正是自明代传承至今的“细十番”古乐,作为当地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一度在村民间流传有“宁舍三顿餐,不舍细十番”的说法。

自从2008年“楼塔细十番”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楼家塔村就一直在为了让这一古老乐种再现芳华而努力,创建了“楼塔细十番体验基地”,推动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实现有机融合。今年5月,在浙江萧山楼塔镇中心小学“民乐一台戏”舞台上,20多位平均年龄超60岁的“楼塔细十番”民间艺人奏响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主题曲《就是哪吒》,古典与现代交织而成的曲风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用传统乐器奏响“二次元”旋律,是楼家塔村着力打破民俗“老古董”的一道缩影。除了“细十番”,楼家塔村还深入挖掘了“楼英祭”、年俗文化节、龙灯巡街等多项民俗活动,通过场景再造与体验升级,将“被观看的标本”转变为“可融入的生活”,让传统民俗“活”在当下。

古村新景:千万工程展新韵

从青砖黛瓦的精心修缮,到千年雅乐的现代传承,楼家塔村以生动实践呼应着新时代深化“千万工程”让乡村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题中要义,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中关键,就在于一个“活”字。

随意迈入村中交错的30多条街巷里,不经意间便能邂逅一幕幕鲜活的日常:祠堂内,五、六张棋桌分布其间错落有致,老人们在此对弈闲谈,“香火”传承与“烟火”气息和谐共生;转过街角,古色古香的小戏台上,绍剧与越剧的唱腔婉转悠扬,吸引过往的游客也驻足聆听;行至五百米横街,前厅后园相映成趣,共享菜园绿意盎然,现代墙绘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

这些散落在村落各处的“微景观”,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由“千万工程”的金线串联成链,融入古村肌理,共同织就了一幅“步步是景、处处可游”的和美画卷,让传统村落在现代活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