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4日报道:“中国大陆外交部驳斥台湾方面对深圳明年主办APEC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4日报道:“中国大陆外交部驳斥台湾方面对深圳明年主办APEC峰会的安全担忧,但称台湾能否参加峰会,取决于台北是否遵守既定惯例和‘一个中国’原则。”   台当局说的“安全担忧”,其实根本不是临时起意。从台媒和路透社扒出来的信息看,台“外事部门”的官员早说了,自从大陆去年提交2026年APEC峰会主办申请,台湾方面就没停过“表达关切”——一会儿说怕“没被平等对待”,一会儿又质疑参会人员的人身安全。   更有意思的是,台当局那个所谓“国际组织司司长”孙俭元,还反过来给大陆提条件,说要拿到“平等对待”和“人身安全”的书面保证,不然就不参会。   这事儿办得有点颠倒黑白了,要知道深圳作为主办地,早就开始全方位筹备了,哪轮得到他们在这挑三拣四。   深圳这边早就围绕“2026APEC深圳之约”搭起了国际传播的框架,专门针对APEC成员国这些重点客群,设计了定制化的旅游路线。   深圳市商务局也没闲着,落实了新的免税政策,支持国货潮牌进免税店,还搞了“网上预订、口岸提货”这种新模式;同时又扩了离境退税店的范围,推“即买即退”的试点。   不管是文旅服务还是消费便利,深圳筹备得都特别细,只要是合规参会的人,体验和安全肯定有保障。台当局非要把安全话题放大,明摆着不是真担心参会的人安全。   稍微有点眼力的人都能看明白,台当局这是打了两重算盘。一方面是想靠炒作安全话题给大陆施压,确保台湾能顺利参会——毕竟今年韩国APEC峰会上,大陆和台当局派去的林信义全程没见着面,而且林信义还因为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勾连、碰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惹了不少关注。   赖清德当局心里清楚,自己干的这些事可能影响参会资格,所以提前在舆论上铺垫。另一方面,他们是想借着APEC这个国际舞台刷存在感,搞所谓“让世界看见台湾”那套,说到底还是“台独”分裂势力想借国际场合搞“两个中国”,心思坏得很。   孙俭元提的“平等对待”,里里外外都透着猫腻。APEC框架下,台湾的参与资格早有说法。   翻回1991年10月就清楚了,当时中国和APEC就祖国大陆、台湾、香港三方加入的事签了谅解备忘录,明明白白写着台湾得用“中国台北”的名义当地区经济体加入,而且只能派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级官员去,“外长”“副外长”这类人根本没资格参与。   现在台当局要的“平等对待”,其实就是想突破这个框架,把自己的地区属性搞模糊,这明摆着是跟一个中国原则对着干。   更可笑的是他们说的“要安全保证”。孙俭元自己都承认大陆去年已经给过书面保证了,现在又反过来要,这话本身就自相矛盾,站不住脚。   退一步说,深圳本来就是国际化大都市,常年办各种大型国际活动,安保体系早就成熟完善了,之前那么多例子摆在那,大陆肯定有能力保障所有合法入境人员的安全。   就算按台当局自己的逻辑想,这种担忧也没道理——大陆从来没在国际会议上针对过台湾地区的参会人员,找安全的茬纯属没事找事。   大陆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也没动摇过,而且全是按规则和惯例来的。外交部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是临时编出来的,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共识——全世界183个国家,都是按这个原则跟中国建交的。   联大2758号决议说得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什么独立主权实体,这早就给国际组织处理台湾问题划了红线。   APEC本身是经济体合作机制,允许台湾参与已经是特殊安排了,台当局没任何理由去突破现有的框架。   其实早有先例摆在那,能说明这类问题该怎么处理。2001年上海办APEC峰会的时候,陈水扁当局就想推最高领导人去参会,还琢磨着申请台湾主办下一届,最后因为违反了谅解备忘录的精神,被明明白白拒绝了。   当时台当局还想耍小聪明,派前“副总统”李元簇去,想突破代表级别的限制,结果还是没成。现在赖清德当局干的这些事,跟当年陈水扁的想法一模一样,都是想借着APEC的舞台,把自己的“主权”属性抬出来,没什么新鲜的。   跟台当局的小算盘比起来,国际社会对APEC的期待明显不一样。中方一宣布明年在深圳办APEC峰会,各个经济体的领导人都赶紧表态支持,还特别认可中方办会的理念,都盼着能去深圳参会。   外界也普遍觉得,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又是科技创新中心,集中了不少先进产业资源,肯定能给亚太合作添新动力。台当局在这时候炒作这些没用的,不光跟区域合作的大方向对着来,最后很可能连自己参与合作的机会都弄丢了。   作为东道主,中方肯定会按APEC的规则和老规矩尽义务,保证各方顺利参会,但有个前提绝不会松口——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台独”行为。台湾能不能参加深圳APEC峰会,其实主动权全在台当局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