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

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开放话,语气里带着十七世纪那种“海上强盗”的自信。别只看口气,事实是硬扯不动现代供应链的。 别以为光刻机是纯 “高精尖” 不沾 “土气”,这台数千万美元的设备里,稀土可是藏在关键处的 “心脏起搏器”。阿斯麦 EUV 光刻机的精密工作台要实现纳米级移动,靠的就是含钕、镝的钕铁硼永磁体提供动力,这两种元素的纯度直接决定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而全球能把这俩 “孪生兄弟” 般的元素提纯到 99.9999% 的,只有中国。这不是吹牛,是吉林冶金研究院彭春霖团队早在 1996 年就拿下的技术突破,16 种超高纯稀土氧化物至今保持国际领先。更别说光刻机镜头的抗辐射涂层里要掺铕,激光系统的晶体里得加钇,哪一样都离不了中国的提纯技术。 荷兰敢放狠话,八成是忘了中国稀土产业的 “技术护城河” 有多深。上世纪 70 年代前,我们还得靠出口稀土原矿换别人提纯后的产品,直到徐光宪院士创下串级萃取理论,直接把稀土分离从 “看天吃饭” 的试验摸索,变成了能精准设计的工业流程,纯度一举突破 99.99%。 如今黄小卫院士团队更搞出绿色工艺,用碳酸氢镁法处理稀土矿,不仅把萃取率提到 99% 以上,还解决了污染难题,让生产效率和环保标准双达标。 反观荷兰,连本土都没像样的稀土矿,更别说提纯技术。欧洲唯一的稀土加工厂在法国,去年试生产时还因为纯度不够,被阿斯麦拒了货。 欧盟倒是想给荷兰撑场子,去年 10 月刚公布 47 项关键原材料战略项目,号称 2030 年要实现 40% 稀土本土加工。 可这计划更像画饼:先不说欧洲稀土矿多在环保严格的山区,光采矿许可审批从几年压缩到 27 个月,听起来进步大,真要落地还得跟当地居民、环保组织掰扯。 更要命的是技术缺口,俄罗斯专家早泼了冷水,欧洲连稀土分离的核心萃取剂都得从中国买,想建提纯厂至少得十年打底。荷兰自己心里也门儿清,去年偷偷给阿斯麦批了专项经费,让他们找中国稀土企业谈长期供应,只是没好意思公开罢了。 再说说荷兰嘴硬的 “必要手段”,细想下来根本没牌可打。要联合欧盟施压?可德国汽车业 90% 的稀土依赖中国,宝马、大众早就跟中方签了长期协议,肯定不愿陪荷兰冒险;要找替代来源?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石运到中国加工成本比本土高 40%,要是转道欧洲加工,纯度不够不说,成本得再涨一倍,阿斯麦的利润直接得砍块肉。 要搞技术替代?日本试过稀土减量技术,结果成本涨 25%、性能降 15%,市场根本不买账,荷兰可没勇气拿光刻机的口碑赌。 更绝的是中国的 “合规紧箍咒”,现在稀土出口不仅要单独申请许可证,还得登记最终用户和用途,一旦发现转卖直接拉黑。这就断了荷兰想从第三方 “借” 稀土的念想。去年就有欧洲中间商想把中国稀土转卖给阿斯麦,立马被列入黑名单,至今没恢复资格。 阿斯麦更不敢赌,他们的光刻机里有上万个精密零件,缺了高纯度稀土,别说量产 7 纳米以下芯片,就连现有设备的维护都成问题,真断供几个月,全球芯片产业都得跟着停摆。 说到底,荷兰的狠话更像 “打肿脸充胖子”。十七世纪靠船坚炮抢资源的时代早过了,现在的产业链里,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徐光宪院士当年突破技术封锁时就说过,“中国稀土不能总卖原料”,如今我们不仅能提纯到 “六个九” 的纯度,还能靠环保工艺、合规管理把稀土变成战略筹码。 阿斯麦 CEO 私下早就承认,“没有中国稀土,就没有 EUV 光刻机的量产”,这话可比荷兰政府的放话实在多了。 所谓的 “必要手段”,终究是不敢戳破的遮羞布。在稀土这面照妖镜下,荷兰的 “硬气” 碎得明明白白。毕竟光刻机再金贵,也得靠中国稀土 “喂饱” 才能转起来,真要闹僵了,最先慌的恐怕是等着光刻机救命的全球芯片厂商。这供应链的现实,可比几百年前的 “海上霸权” 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