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金一南将军曾郑重警告:“如果战争到来,必将淘汰一大批‘办公室将军’,和平时代,如

金一南将军曾郑重警告:“如果战争到来,必将淘汰一大批‘办公室将军’,和平时代,如今包围他们的只有权力和金钱,是输是赢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这类人并非新鲜面孔,古往今来的战场早已反复印证:他们是军队战斗力里最隐蔽的蛀虫。 和平年代的温床,最容易养出这类 “拼花地板将军”。 他们的双脚常年不沾训练场的泥土,皮鞋永远锃亮,可一到战术推演,连基本的地形标识都认不全。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的舰船吨位号称亚洲第一,但将领们的心思根本不在练兵上 —— 他们忙着在天津租界置办房产,琢磨怎么讨好上司。 操练时炮口懒得挪动,打靶前先量好距离标好点位,演出来的 “精准打击” 不过是自欺欺人。 就像提督叶志超,在朝鲜战场带头溃逃,回头却把败绩改成大捷,靠着虚假战报照样升官,最后直接导致平壤防线不攻自破。 这样的例子绝非杜撰,史料里写得明明白白,而放到现代战场,这种混日子的将领同样没有立足之地。 美军在阿富汗打了二十年仗,花掉的军费堆得像山一样,可最后撤离时的混乱程度让人咋舌。 当时的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米勒,任期内天天泡在喀布尔的指挥部里签文件、开会议,和白宫来回拉扯撤军细节,对前线补给线的漏洞却视而不见。 后来塔利班横扫北部,阿富汗政府军连弹药和食物都接济不上,米勒却忙着办离任仪式,拍几张合影就体面离场,留下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另一位美军将领麦克里斯特尔更离谱,整天琢磨怎么在媒体面前摆姿态,还对副总统的战略冷嘲热讽,可连塔利班的渗透都搞不定,最后偏偏因为嘴皮子上的功夫丢了职位,活脱脱一个办公室里的 “舆论将军”。 这些案例藏着同一个共性:“办公室将军” 眼里只有官位和利益,输赢从来是次要的。 他们的办公桌抽屉里塞满考核报表和汇报材料,却找不到一张标着敌情敌情的地图;脑子里装的是晋升路线图,而非战术推演方案。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一支军队处于和平状态超过三十年,有实战经历的将领比例会跌至 20% 以下;而在这些未上过战场的将领中,近半数人每周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超过 60 小时,花在研究战术上的时间却连 5 小时都不到。 某些单位的晋升考核里,“协调能力”“材料质量” 的权重甚至比训练达标率还高,将军们自然把目光盯向文件柜,而非训练场。 数据从不说谎,被办公室困住的将军,麾下部队的战斗力会肉眼可见地滑坡。 某区域军演里,三成单位存在靶场预标距离的操作,看似命中率百分之百,换个陌生场地就立刻原形毕露。 还有些部队的装备完好率报表填得漂亮,可实际抽查时,近两成武器因为保养不善无法立即使用。 原因很简单,将领们只看报表签字,从不去仓库核实。 美军曾做过一组对比:经常下一线的将领,其部队实战演练的胜率比 “办公室将军” 带的部队高 47%,装备故障率却低 32%,这就是实打实的差距。 “办公室将军” 的病根,其实是把将军的职责弄反了。 古代希腊把将领称作 “Strategos”,本意是 “战略谋划者”,可到了这些人手里,却变成了 “办公室管理者”。 他们觉得只要会议开到位、材料写漂亮,就能保住官位,却忘了将军的头衔从不是靠熬资历熬出来的,而是靠胜仗拼出来的。 当年北洋水师要是能多几个像琅威理那样,天天泡在舰上抓训练的将领,也不至于让炮管闲得能晒衣服;驻阿美军要是少些琢磨政治博弈的指挥官,多些盯着前线的将领,也不会落得仓皇撤军的下场。 战争是最公正的考官,从不会给 “办公室将军” 留面子。 甲午海战里,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将领,要么临阵脱逃,要么束手无策,北洋水师的铁甲舰最终成了海底残骸。 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的先进装备挡不住塔利班的攻势,根源就是指挥官脱离实际,制定的策略全是纸上谈兵。 这些教训都在印证金一南将军的判断:一旦真的枪响,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在办公室里踱方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