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要注意外蒙古崩溃大逃亡控制边境,不要心善,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对待中国的! 外蒙古当下的混乱不是空穴来风,经济层面早已陷入困境,物价持续走高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核心产业畜牧业也频频受挫,大量牲畜因极端天气死亡,不少家庭失去主要收入来源。 这种困境下,边境地区的人员流动风险陡然上升,中国加强边境管控不是冷漠,而是对本国国民安全和利益的基本负责。 外蒙古对中国的不友好从来不是秘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经贸合作中设置重重障碍。 中国企业出口蒙古的化肥,仅仅因为没能提供当地特定土壤环境的肥效试验报告,货物就被滞留在扎门乌德口岸超过20天,不仅产生高额滞港费,还错过了播种季节只能折价处理。 医疗器械和药品出口更难,必须找蒙古本地法人实体作为授权代表,所有资料都要经过指定机构的蒙古语翻译,费用高昂还耗时长久,一家中国血糖仪企业就因为初期没指定本地代表,产品注册申请被驳回,上市计划延误了半年。 就连纺织品标签都有苛刻要求,必须用蒙古语明确标注每种纤维的百分比,不能有任何模糊表述,偶氮染料的限制标准比欧盟还严格。 更过分的是对中企投资的公然打压,首钢、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三家中国企业,在蒙古合资成立的TK公司持有70%股权,2006年蒙古政府突然以违反矿业法规为由撤销了采矿许可证。 这些中国企业按照中蒙双边投资协定,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仲裁,结果仲裁庭采纳了蒙古政府的狭义解释,裁定没有管辖权,之后企业上诉到美国法院也没能挽回损失,多年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这种无视国际规则、损害中企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全暴露了其对待中国的不公正态度。 国际社会对蒙古的局势也早有警示,其政策环境看似在简化程序,实则监管越来越严苛,合规成本大幅增加,2025年还要在所有陆路口岸推广电子海关系统,传统报关模式被淘汰,这让本就艰难的外贸环境雪上加霜。 经济持续恶化必然引发社会动荡,一旦出现大规模人口外溢,对中国边境的治安、防疫、资源分配都会带来巨大压力。 有人说应该讲人道主义,但人道主义不能建立在牺牲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当初中国企业在蒙古遭遇不公时,对方可没讲过情面,如今我们加强边境管控,只是坚守国家利益的底线。 国家的边境安全是国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对蒙古的边境管控不是拒绝一切交流,而是要建立在规则和安全之上。 我们可以正常开展合规的经贸往来,但绝不能为潜在的风险敞开口子。 那些呼吁无原则“心善”的人,忽略了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也忘了中国企业和公民在蒙古曾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边境线就是安全线,守住这条线,就是守住亿万国人的安宁。 没有边界的善良只会被肆意消耗,没有底线的包容终将损害自身利益。 中国的边境管控,从来都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基本的责任担当。 大家觉得面对外蒙古当前的局势,我们在坚守边境安全的同时,还该如何平衡正常的经贸交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