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公路纵横延展,连接城乡发展动脉,打通内外联通要道,筑起民生幸福之桥……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持续帮扶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小金县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以实干铺就了一条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交通之路。
“以前翻夹金山得等天晴,如今穿隧道只需十分钟,周末带游客去达维镇看红色遗址,再去四姑娘山一边看彩林一边赏雪,一天轻松跑完两个景点!”11月5日,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民宿老板彭措央甲刚送完一批成都游客,又通过手机忙着接单。他的忙碌,正是小金县交通网络升级后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交通“大动脉”的打通,让小金县的文旅资源真正“活”了起来。2025年国庆小长假,小金县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6%、11.56%,同时入选2025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十大热门县城。这组数据背后,是交通网络的立体重构:理小路2024年通车后,串联毕棚沟与四姑娘山的94公里公路,被广大网友誉为“川版独库公路”;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对外开放试运行,将翻越夹金山行车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约10分钟,越岭段交通瓶颈彻底消除;持续升级改造国省干道,国道350、351线和省道450线等5条国省干线在小金县境内纵横交错,显著增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力。
当前,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2028年通车后,小金县到都江堰的通行时间将从4—5小时缩短至2小时。“我们要让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成为‘扶贫攻坚的典范、民族团结的桥梁’,把‘交通+旅游’这篇大文章做深做透,实现企业、地方、游客、群众多赢。”该县县委书记韩德龙在都四轨道接驳企地座谈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道出了小金县交通发展的初心和决心。
交通改善不仅激活了文旅,更让小金县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在沃日镇木栏村,果农李大姐正将刚采摘的黄金维纳斯苹果装箱。“以前路不好,苹果运到成都要颠簸大半天,现在可方便了,快递车在家门口、地边上就把苹果收走了,省时省力还省心。”谈到如今便利交通带来的好处,李大姐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小金县“五大主导产业”产值逐年递增,小金苹果、高山玫瑰、生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这背后离不开便利交通的支持——1208公里农村公路织就的“毛细血管”,让小金县乡镇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全覆盖目标“落地为实”。
产业升级带动业态不断丰富。在县城美诺街,干松茸片、牦牛肉干、“小金喜”文创等特产摊位前人头攒动。“交通方便了,游客多了,我们的农产品不用愁卖了。”摊主王秀芝介绍。在各大产业园区,小金高山生态蔬菜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7个,“四姑娘山牌沙棘”获全省首批“天府粮仓”品牌商标授权使用,这些优质产品,正通过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运往全国各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蜕变,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得益于交通运输部多年的倾力帮扶。一条条路,为小金县铺就了脱贫致富、产业融合、民族团结、安定祥和的发展大道。
从夹金山隧道的灯光通明到理小路的车水马龙,从乡村公路的阡陌纵横到轨道建设的如火如荼,小金县的每一条路,都镌刻着“交通先行”的发展密码,也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望“十五五”,小金县将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持续织密,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路通业兴、业兴民富”的幸福画面在川西高原上不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