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 曾经郑州富士康厂区一到深夜就亮如白昼,几十万人轮班赶工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像旧电影画面。这一切的转折,根源在于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富士康近一半收入都来自智能消费电子,而苹果的订单就是命脉。 可苹果自己都在变,2024年中国市场的iPhone出货量同比跌了17%,反倒转头猛扑印度市场,库克甚至喊出“iPhone是印度市场销量最高机型”的口号,这波操作直接把富士康架在了火上。 为了跟着苹果的指挥棒走,富士康咬牙砸钱往印度冲,光是2025 年就通过新加坡子公司给印度注资15亿美元,还花26亿建了新工厂,号称每小时能造300到500台最新机型。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全是坑。郑州工厂的苹果手机良品率能稳定在98%以上,印度工厂拼尽全力也才85% 左右,差着 10% 的鸿沟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更讽刺的是,印度本土零部件配套率还不到 30%,70% 的零件得从中国运过去,物流折腾一圈,成本没降反升。 这边印度产能拉胯,那边大陆的老本也守不住了。2023年富士康营收直接跌了 6.98%,到手 1.42 万亿元,这还是在全球手机出货量反弹 6% 的大背景下,足见它有多被动。以前靠规模压低成本的优势,随着大陆制造业升级早没了底气。 郭台铭不是没想着自救,喊着要造新能源汽车当“第二增长曲线”,又是在郑州设新事业总部,又是成立5亿注册资本的新能源公司,还放出有51项电动车计划的消息。可造车不是拧螺丝,产业链人士早戳破了真相:“距离大规模造车为时尚早”。折腾了半天,除了发布几款概念车,连正经量产车型都没影,反观主业持续失血,等于富士康两头不落好。 更尴尬的是,所谓的“新增长引擎”服务器业务也没接上力。董事长刘扬伟喊着“两年内超越 iPhone 收入”,可 2024 年富士康 30% 的收入来自云和网络产品,离 46% 的智能消费电子占比还差得远。AI 服务器的饼画得再大,也填不上手机代工的窟窿。 以前靠大陆的人力红利、完善供应链撑起的代工帝国,如今在订单转移、转型乏力、海外折戟的三重打击下,自然撑不住了。那些曾经灯火通明的厂房渐渐冷清,不是突然泄气,而是每一步错棋都在加速漏气,既没留住苹果的中国订单,又没啃下印度的硬骨头,想转型造车却只听雷声不见雨点,等反应过来时,曾经的巨头已经站不稳了。郭台铭或许到现在都没明白,靠别人订单堆起来的帝国,一旦失去依附,崩塌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