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所以敢和中国硬碰硬,其实他早已把阿斯麦算在了里头。但荷兰千算万算一定没算到,如果他把阿斯麦逼急了,阿斯麦一定会“离家出走”。 坦白说任何人碰到这么个不管自家企业生死的主都会头疼。荷兰是自己没本事却又爱惹事,自己惹了事又没能力承担,最后全让自家企业给自己兜着。 阿斯麦在全球光刻机圈子里的地位,那是独一份的,这种特殊性成了荷兰政府最大的底气。 全世界范围内,能造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用的EUV极紫外光刻机的,到现在就阿斯麦一家有这本事。 不管是美国的英特尔、韩国的三星,还是中国的台积电,要搭高端芯片生产线,都绕不开阿斯麦的EUV设备。就算是技术难度低些的DUV深紫外光刻机,阿斯麦也占了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近乎垄断的局面,让荷兰政府觉得手里攥着“王牌”。 可荷兰政府明显搞反了谁靠谁吃饭——不是荷兰的产业实力撑起了阿斯麦,反倒是阿斯麦的技术突破,才让荷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有了话语权。 荷兰本土在半导体产业的其他关键环节,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芯片设计比不过美国高通、中国华为海思;晶圆制造远不如台积电和三星;封测领域更是连全球前十的企业都没有。 荷兰半导体产业的那点荣光,全靠阿斯麦这一棵“独苗”撑着,这种产业结构本身就脆得很。偏巧荷兰政府就带着这种先天不足的产业结构去“挑事”,跟着美国的路子,一步步收紧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对这事儿明确表示了反对,强调荷兰政府的做法不光损害了相关企业的正当权益,还威胁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可荷兰政府像是没听见这些警告,他们认定阿斯麦是荷兰企业,肯定会跟着政府的政策走,哪怕丢了市场也得配合管制。 但越收越紧的管制政策,慢慢啃掉了阿斯麦的市场根基。2024年1月,美国商务部直接撤销了阿斯麦NXT:2000i及以后型号的对华出口许可,连之前允许出口的NXT:1970i和1980i也给禁了。 这一下,阿斯麦堆着的对华订单没法交付,原本预计2026年中国区销售占比会降到20%左右,现在看这个数可能还得再往下调。 阿斯麦总裁傅恪礼在2025年10月的财报会上也坦言,过去两三年中国市场的高销量不算常态,明年开始会回到“正常水平”,这话里的无奈劲儿,明眼人都能听出来。 阿斯麦每年在研发上要砸几十亿欧元,2024年的研发费用占了营收的15%还多,而这些研发钱,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市场的利润。要是没了中国市场的持续盈利支撑,阿斯麦的技术更新速度肯定会慢下来。 荷兰政府觉得阿斯麦会心甘情愿为政府的政治决定买单,却没料到这家巨头可能会直接“挪窝”。 阿斯麦的生产基地本来就不全在荷兰,新加坡、美国都有它的研发和生产中心,这种全球布局,给它转移核心业务铺好了路。要是荷兰政府继续加严管制,把阿斯麦对华出口的路彻底堵死,阿斯麦完全可能把更多核心产能搬到对中国市场更友好的地方去。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阿斯麦真要是“挪窝”,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就突破了1.8万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3.8%,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有预测说,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能冲到万亿美元级别,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摆在那儿,谁都看得见。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平白放弃这么大的市场,要是在荷兰没法正常做中国生意,阿斯麦把产能转走就是必然的事。 更关键的是,阿斯麦的供应链本来就是全球铺开的,造一台光刻机要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提供零件,荷兰本土供应商只能满足一小部分需求。 中国市场不只是个卖货的地方,在阿斯麦的全球供应链里也占着重要位置,不少中国企业都在给它供关键的精密零件。荷兰政府搞管制,不光影响阿斯麦卖货,反过来还可能打乱它自己的供应链稳定。 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把国家安全的概念乱甩,荷兰却瞎跟风,压根没想想自己能不能扛住后果。美国有全套的半导体产业链,就算没了阿斯麦,靠本土企业也能转得动;可荷兰要是没了阿斯麦这个“顶梁柱”,整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就得垮掉一大半。 阿斯麦的高层早就对管制政策表过不满了,傅恪礼就公开说过,限制对华出口根本拦不住中国研发自己的光刻机,反而会逼着中国更快突破这些技术难关。 荷兰政府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一个关键问题:阿斯麦的技术优势,是靠全球市场喂出来的,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把一家全球化企业当成政治博弈的棋子,最后只会坑了自己。等 阿斯麦真的“挪窝”那天,荷兰丢的不只是一家企业,更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的核心位置,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