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2023 年 8 月刚排的时候,中国海关直接下了禁令,全球媒体天天追着报,超市里日本海鲜柜台都积了灰。可两年过去,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却打了脸。虽说 2024 年上半年对中国的海鲜出口直接跌了 92.3%,扇贝这类以前卖爆的品类甚至直接跌成了零,但全球总出口量反倒悄悄涨了。 首先得说,核污染这事儿坏就坏在太 “慢”,慢到能磨掉所有人的警惕心。2023 年刚排那会儿,朋友圈全是 “海鲜不能吃了” 的提醒,新闻里天天放监测数据,可日子一天天过,既没看到成片死鱼漂上岸,也没听说谁吃了日本海鲜出事。 人脑天生对 “慢刀子割肉” 的风险不敏感,慢慢就把这事儿归到了 “不紧急” 的抽屉里。更别提这两年全球不太平,地区冲突、能源危机轮番抢头条,媒体的镜头早就挪走了。以前一天几十篇相关报道,现在一个月都难见几篇,舆论热度一降,反对的声音自然弱了下去。 可光靠大家忘事儿还不够,日本政府这两年的 “洗白操作” 才是真的下了血本。他们先玩起了文字游戏,硬把 “核污染水” 改成 “处理水”,仿佛换个名字就没了风险。 外务省更是从预算里抠出 30 亿日元搞公关,找了电通这种大广告公司,又是做多语种动画宣传片,又是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刷 “安全” 标签,30 亿日元砸下去,等于往舆论池里扔了块大石头,慢慢就把负面声音压了下去。 更鸡贼的是拉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背书,要知道日本每年给 IAEA 的拨款占了人家资金的 10% 还多,仅次于美国,连机构里都有不少日本派去的职员。 虽说 IAEA 自己都承认报告 “既不推荐也不支持” 排海,但日本不管这个,拿着报告就跟盟友喊 “你看,权威机构都说没事”。 韩国、欧盟这些盟友本来就跟日本穿一条裤子,借着这份报告就坡下驴,悄悄放宽了进口限制。日本 2025 年甚至给韩国定了 41 亿日元的扇贝出口目标,比之前翻了好几番。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 “换个地方卖” 的套路。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丢了之后,日本立马把重心转到了东南亚和中东。越南成了最大受益者,日本扇贝先运到越南加工,贴个 “越南产” 的标签再卖出去,2024 年上半年对越南的扇贝出口直接涨了 7.9 倍。 中东和东欧市场也被重点开拓,这些地方本来对日本海鲜的依赖度不高,加上检测标准没那么严,很快就被打开了缺口。这种 “曲线救国” 的法子,虽然麻烦点,但确实补上了中国市场的窟窿。 还有个没法明说的原因:全球海鲜供应链本来就紧张。这两年气候异常导致不少海域减产,日本海鲜趁机填补了空缺。更别提不同国家的检测标准差得远,日本只测氚浓度,对其他放射性物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有些国家的进口标准刚好就卡着 “氚达标” 这一条,等于给日本海鲜开了绿灯。 说到底,不是大家真的忘了核污染的风险,而是日本把 “公关洗白 + 市场转移 + 标准漏洞” 这几招玩得太溜,再加上舆论热度被其他热点稀释,才造出了 “海鲜越卖越火” 的假象。 可海水里的放射性物质不会骗人,现在没出事不代表以后没事。等到真出问题的时候,那些现在抢着买日本海鲜的国家,恐怕哭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