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边签着关税休战协议,一边启动新的调查,华盛顿的贸易政策上演着左右互搏的戏剧性一

一边签着关税休战协议,一边启动新的调查,华盛顿的贸易政策上演着左右互搏的戏剧性一幕。 中美贸易战停火的墨迹还未干,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新调查就已提上日程。尽管白宫刚刚宣布从11月10日起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延长一年对中国商品加征24%“对等关税”的暂缓期,但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却同时表示,将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启动调查,评估中国是否遵守2020年达成的有限贸易协议。 这一举动犹如在刚刚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就在几天前,中美两国还刚刚宣布了一系列互惠关税调整措施,被市场誉为两国经贸关系回暖的信号。 01 休战成果 中美两国近期相继调整多个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始落实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成果共识。 美方在当地时间11月4日连续发布两项总统行政令,宣布自11月10日起取消“芬太尼关税”以及延长一年“对等关税”的暂缓期。 作为回应,中方也展现出诚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1月5日连续发布两则公告,决定自11月10日13时01分起,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并停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加征的关税。 中国商务部同时宣布,自11月10日起调整对美国企业采取的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措施和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这些举措共同勾勒出中美经贸关系缓和的清晰信号。 02 美方矛盾行为 然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行动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就在10月25日,格里尔宣布启动调查,了解中国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在2020年达成的有限贸易协议。 这项调查依据的是《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允许美国政府调整来自被视为存在不利贸易行为的国家的进口。 通常情况下,此类调查会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但其存在本身就已经为美国未来可能征收新关税埋下伏笔。 这种矛盾行为揭示了华盛顿决策圈的内在分裂。一方面,行政当局通过白宫发布关税放宽措施;另一方面,贸易代表办公室却同时推进可能引发新关税的调查。 03 美内部阻力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10月3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取消特朗普政府4月初推出“对等关税”所援引的“国家紧急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共和党人投了反对票,但仍有4名共和党人加入民主党阵营,投票支持结束“国家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界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关税政策的不满。11月5日,多家美国企业发起集体诉讼,追讨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退款。 代表起讼的新公民自由联盟律师约翰·韦基奥内直言:“我们要确保所有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关税彻底失效,覆盖所有企业和所有领域。” 04 历史教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据彭博社报道,若最高法院裁定关税非法,美国政府可能需退还截至9月30日财年征收的1950亿美元关税中的大部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担忧地表示:“如果关税政策被判非法,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他估计,美国财政部可能不得不退还已征收的一半关税,价值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特朗普加码对华关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国对美出口,但对整体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相反,高关税的成本更多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和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05 现实路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新的对华关税调查,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务实政策。 回顾历史,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也曾以强硬的贸易姿态开场,但最终在2020年与中国达成了有限贸易协议。 经贸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产生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处理经贸关系时应该算大账,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着眼于长远利益。” 随着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反对声浪日益高涨,以及最高法院即将对关税合法性做出的裁决,特朗普政府开辟新关税战线的实际能力可能相当有限。 法律的挑战、企业的反抗和通胀的压力,如同一条条绳索,束缚着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手脚。 美国参议院已通过决议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国企业也发起集体诉讼追讨千亿关税退款。若最高法院裁定关税非法,美国财政部可能需退还高达5000亿美元的已征税款。 这些内部压力可能比任何外部阻力都更能制约美国的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