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剧本一旦写定,竟连台词都懒得修改!当年国民党那帮大佬如何联手扳倒洪秀柱,如今便要原封不动地复刻到郑丽文身上。卢秀燕一句“防台比选党魁重要”悄然退赛,蒋万安直言“专注市政不考虑参选”,侯友宜则以“做好本职”含糊其辞——那些被蓝营支持者寄予厚望的“中生代”,一个个临阵脱逃,把派系林立、募款困难的烂摊子,硬生生丢给了最不被他们待见的“统派”。这哪里是什么民主选举,分明是2015年“换柱”丑闻的2.0版本,一场自毁长城的闹剧再度上演。 回溯2015年的风波,洪秀柱以3.5万份党内联署杀出重围,却因“一中同表”的统派立场触碰了党内“恐统”红线。大佬们搬出“防砖条款”,操控民调、裹挟派系,最终在临时全代会上以812票同意的压倒性票数,废止了她的提名,让“我怎么上来,就怎么下去”的悲壮感言成了那场闹剧的注脚。如今历史轮回,郑丽文这位国民党史上首位“绿转蓝”的女性党魁,同样因鲜明的统派立场陷入孤立。她在立法院痛批苏贞昌半小时的“女战神”风采,她“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直白表态,她铁腕整顿派系的改革动作,都成了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原罪”。 中生代的集体跑路,看似各有说辞,实则都是精致的利己算计。卢秀燕怕成为绿营攻击的靶子,重蹈韩国瑜的覆辙;蒋万安沉迷台北市政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蹚党内浑水;侯友宜“蓝皮绿骨”的形象本就备受质疑,自然不敢接下统派主导的烂摊子。他们深谙国民党的生存法则:宁可不做事,不可做错事;宁可弃守立场,不可得罪派系。于是,本该扛起大旗的中坚力量,纷纷成了“逃兵”,只留下郑丽文在风雨中独撑,恰似当年洪秀柱孤立无援的身影。 可笑的是,国民党的病根从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己的软骨病太重。从连战时代的稳健斡旋,到如今连传承统派初心都成了罪过,这个百年政党早已在派系内耗中丢了灵魂。郑丽文的困境,本质上是统派力量在党内的又一次被挤压,是“反台独”的初心在利益算计面前的节节败退。当年换柱让国民党一蹶不振,如今若再重蹈覆辙,只会让蓝营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