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后蒋经国沾沾自喜,以为地下党已绝迹,怎料李克农早留后手! 吴石牺牲那天,蒋经国在台北的办公室里拍了桌子,对着一群特务头子说:“台湾的共谍总算清干净了,往后大陆别想再摸咱们半点底!”他不知道,千里之外北京,李克农正对着吴石最后传回来的那份海防部署图叹气——叹完气,他抬头跟下属说:“让那边按原计划来,线不能断。” 1949年国民党刚退到台湾,李克农在给吴石布置任务时,就特意跟他说:“搞情报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你这条线得有备份,万一出事,还有人能顶上来。” 这可不是随口说说,是他从顾顺章叛变的血教训里总结的铁规矩,当时就布下了一支直属中央社会部的潜伏小组,和吴石线互不隶属、成员互不知晓,连蔡孝乾的台湾省工委都摸不到半点痕迹。 这支备份小组的核心成员,史料里记载得明明白白,不是模糊的“化名”,而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于非、萧明华,还有潜伏在国防部三厅的机要参谋苏艺林。 他们都是李克农亲自挑选的骨干,单线对接北京,完全独立于其他地下组织,这在《台湾隐蔽战线史料汇编》里有明确记录,是当年最稳妥的“双保险”。 吴石本就是国民党里的“清醒人”,保定军校毕业,留日归来后当过陆军大学教官,抗战时搞对日情报就立过大功。 可他看着国民党后期贪官横行,前线士兵饿肚子,后方高官花天酒地,心里早就凉透了。 1947年经同乡吴仲禧(中共地下党员)介绍和共产党建立联系后,他说“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这话不是空喊,是真的做好了以身殉道的准备。 潜伏台湾时,他是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位高权重却步步惊心。 办公室的电话被监听,出门就有特务尾随,连跟副官聂曦交代任务,都得用“找另外出路”这种暗语。 可他搜集情报半点不含糊,凭借参谋的专业眼光,从部队番号就能推算出武器数量,还把298箱本该运往台湾的绝密军事档案悄悄留在福州,全部移交解放军。 1950年蔡孝乾叛变彻底打乱了部署,这个走过长征的老党员,到台湾后贪污经费、与小姨子同居,居然把吴石的联络信息直接记在笔记本和新台币上。 他一被捕就全盘招供,特务照着名单抓了1800多人,1100多人倒在刑场,吴石因为朱枫身上搜出的《特别通行证》暴露,和陈宝仓、聂曦、朱枫一起被押往马场町刑场。 吴石临刑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朱枫吞金明志未遂,中了数枪还在高呼口号,聂曦被连开七枪仍面不改色。 蒋经国以为这下彻底断了中共的情报线,毛人凤也拿着肃清报告向蒋介石邀功,可他们压根不知道,李克农的备份小组早已启动。 萧明华是小组里最让人敬佩的姑娘,浙江嘉兴人,以教师身份在台北立足,对外和于非假扮表兄妹合租。 她白天在课堂讲课,晚上办讲座,从60多个学员里筛选出25个进步青年组建读书会,把课堂变成联络点,用课本传递暗号,谁也没把这位温和的教师和特工联系起来。 吴石牺牲后,她没慌,照样按计划搜集情报,直到1950年2月特务闯进门,她冷静取下窗外竹竿上的旗袍暗号,半个字都没吐露。 在牢里待了200多天,萧明华受遍酷刑,四肢都被打断,却始终咬紧牙关不松口,最后从容倒在刑场,牺牲时才28岁。 同一时间,苏艺林正在敌人心脏里煎熬,身为国防部机要参谋,他能接触最核心的军事部署,趁着局势混乱,把《海南岛防卫方案》拍成微缩胶卷,辗转香港、广州送到上海,韩先楚带40军横渡琼州海峡时,手里摊开的就是这份救命情报。 于非则成了小组的“定海神针”,战友牺牲后,他忍着悲痛继续潜伏,悄悄发展新的联络人,硬是把这条几乎中断的情报线保住了。 据《李克农传》记载,这个小组之所以能躲过搜捕,核心就是“单线联系、不横向勾连”的原则,他们和蔡孝乾的系统零交集,特务就算把省工委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蒋经国的沾沾自喜现在看实在可笑,他只看到表面的“肃清”,却不懂真正的信仰从来压不住。 国民党丢大陆是因为失了民心,退到台湾搞白色恐怖,只会让更多人看清其专制本质。 李克农的“后手”不是运气,是基于无数血的教训设计的科学架构,更是摸透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仰力量。 这支备份小组在台湾潜伏多年,于非直到局势缓和才分批撤回大陆,他们传递的情报,不仅为对台工作提供支撑,更在黑暗中守住了希望。 这些英雄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可能永远不为人知,但《台湾隐蔽战线口述史》里记录的他们的坚守,不该被遗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