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吴婧涵报道组葛锦熙通讯员刘灵雁)11月4日,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的共富蔬菜产业园内,羊角蜜喜获丰收。常山“餐桌联盟”乡村助农推荐官们穿梭在田埂间,用镜头记录下这喜人的场景。他们借助社交平台打通产销链路,确保这些金黄的果实真正成为村民的“增收蜜”。
这一火热场景,是常山“餐桌联盟”推动乡村抱团发展的缩影。过去,常山县不少村庄虽拥有优质农产品,却因“单打独斗”陷入“难卖”困境。2024年,以三溪村为核心的“餐桌联盟”成立。该联盟覆盖球川镇、白石镇、同弓乡“两镇一乡”的11个村庄,着力构建联农带农、缩差共富的新机制,将农产品从“提篮小卖”升级为品牌共营,推动农业从分散种植走向统一运营。
目前,三溪村已建成200亩高标准设施大棚和200多亩露天种植基地,种植南瓜、冬瓜、茄子等十余种蔬菜,并探索出“直供基地+专业户+合作社+分销渠道+共富公司运营”的“五维一体”模式。2024年以来,该村联合周边8个村共同发展千亩蔬菜瓜果与食用菌产业,带动各村实现50万元以上增收。
“12月我们将启动农事服务培训基地建设,并配套建设配送中心、深加工车间,完善供应链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三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爱明相告,村里还引进浙农集团溯源码,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的体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白石镇草坪村,一座“辣椒共富工坊”在紧张改造中,预计11月中旬投入使用。工坊设有配料室、装坛间、实验室等功能区,致力于打造标准化加工链条。“改造后的工坊,预计月产量将从2000瓶提升到6000瓶,实现量与质双提升。”村党支部书记林芳良介绍。
组团优势在同弓乡也充分显现。该乡正在推进湘野生态农旅农创园、创聚会客厅等三大项目,为联盟注入现代农业活力。为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由同弓乡和其余联盟村庄共同注资成立菜小二(衢州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职负责项目运营与市场开拓。公司经理人程晓刚表示,他们将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扩大线上影响力,线下还会组建团队,拓展省内各大批发市场进行销售,争取一年营业额达到1200万元。
从一村先行到全域联动,“餐桌联盟”正以组团发展重塑常山乡村发展格局。目前,联盟村庄统筹推进22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9个落地实施。片区还引入电商直播团队,借力省供销社等资源,通过跨区域党建联建机制,协同破解发展难题。
“接下来,我们会在加快项目推进、完善运营体系、强化机制保障上持续下功夫,全力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餐桌联盟’片区。”球川镇党委书记龚志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