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价格翻倍,华强北集体暴涨!卖家称不敢囤货,但可能更贵

“又涨价了!”最近,不少深圳商户发出感叹,但可不是深圳水贝的金铺,而是位于深圳华强北的卖家们。

近段时间,国产手机厂商的旗舰新品迎来一波集体涨价。OPPOFindX9、真我GT8系列、vivoX300等手机新品的售价均较上一代有所上调,以“价格屠夫”著称的红米K90全系列更是比上一代涨价100至400元不等。

对于这波集体涨价,厂商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源头——存储芯片。

深圳华强北被誉为中国电子市场的“晴雨表”,在这里,包括DDR4(第四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SD(固态硬盘)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已出现翻倍的情况,甚至“一天一价”。

华强北存储产品价格已翻倍

“存储产品都在涨。”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时不时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现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传递着供需关系的紧张信号。

以常见的16GDDR4内存条为例,“以前才180~190元,现在我们这儿400元,网上更贵。”一位DDR4卖家指着柜台上的产品说道。当记者试探着表示“等便宜点再来”时,卖家摇头称:“不会便宜了。虽然目前价格比较高,但后面可能会更贵,它(DDR4)还会涨一段时间,厂家通知芯片缺货。”

面对迅猛的涨势,商户们普遍呈现出“恐高”心态——

“这个行情我们也把控不了,一旦囤货就怕下跌。”一位卖家坦言。

另一名商户也表示:“这时候谁敢囤货?我们是每天拿货。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16GDDR4内存条)330块钱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到顶了,结果现在400多,牌子好一点的要420左右,昨天还是390元。”

商家这种“恐高”的心态,反映出此轮涨价的迅猛与非常态。

不仅内存条,固态硬盘(SSD)的价格也大幅攀升。一位卖家报出三星全新1TBSSD的价格为620元,并强调“一个月翻了一倍”;2TB版本高达1200元左右,国产品牌相对便宜些,2TB产品也需860元。

另一位卖家则提供了新旧价格的对比:“1TB二手的价格目前400多元,全新的要500~600多元……原来才200多元,市场一直在涨价,不是我们涨价,我们进货也贵,还买不到。”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提前组装电脑或囤积内存条的网友纷纷晒单,庆幸自己无意间的决策带来了“超额收益”。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8%。

涨价潮背后,AI重塑存储供需

到底是什么原因推动了本轮涨价潮呢?

表面上看,这轮消费者明显感知的波动是供需失衡所引发,但背后,是人工智能(AI)带来的“吞噬式需求”正在重塑存储行业,并且是以企业级的AI资本开支为核心。

自2022年11月ChatGPT诞生引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并推动全球竞相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来,全球存储巨头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不约而同地将大量晶圆产能转向HBM(高带宽内存,主要为满足GPU芯片需求)和DDR5生产,这直接挤压了包括DDR4等在内成熟制程的产能空间,供给的急剧收缩与庞大的存量需求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

存储器是半导体行业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身边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几乎每一种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存储芯片。

近年来,AI的崛起让原本稳定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从ChatGPT到文生视频模型Sora(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再到DeepSeek火热全球,以及各公司自建的AI大模型,都需要用到AI服务器,直接推高了对HBM、DDR5等存储技术的需求。

面对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早在去年三季度,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企业就开始削减部分利润率偏低的传统DRAM产能,转至生产HBM和DDR5等更高利润的产品。今年4月,海外原厂更是接连宣布将停产DDR4、LPDDR4X(低功耗双倍数据速率4X内存,是DDR4的移动端版本)等旧制程DRAM产品,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涨价源自原厂宣布DDR4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以及国际形势变化下的提前备货需求。”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分析表示。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许家源认为,涨价的驱动力将主要来自北美数据中心加速投资AI服务器,在原厂产能扩充不及的情况下,成熟制程产品的供不应求态势将加剧。

当前,在AI需求的刺激下,巨头们正开足马力,调整产线,争相投资HBM等高端市场。然而,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也值得警惕。

一位存储行业人士对每经记者分析称,存储与供需强相关,如果原厂供应端没有扩产,下游需求增大,价格就会保持一个上涨的态势,具体涨到什么程度主要看供需调配的情况。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会涨到一个高点,并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该人士表示,理想的商业模式是上、中、下游能构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来平滑行业的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