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共计69位勇士光荣上榜。而根据公安部数据披露,每年有近百名见义勇为人士因救人牺牲。所有这些勇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与勇敢行为,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许多见义勇为者,小到排队时自发维持秩序,或是不动声色帮助弱小者等等,这些也都是十分值得嘉许的行为。

2025年9月16日,全省见义勇为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一
“见义勇为”有时候看起来是瞬间行为或短期行为,实际上,它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这个行为的本身,也有其内在发展逻辑。可以说,一个人胸怀正义、在危急关头表现勇敢,并非偶然,它往往与个人的过往经历,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感受与教育,息息相关。
据资深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李素磊博士介绍,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童年期获得稳定依恋关系的个体,在成年后更易形成"保护者图式";而且,这种内在工作模型使人面对威胁时能同时保持警觉与关怀。也就是说,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到人是否有“浩然之气”。
二
为什么父母要多陪伴未成年的孩子,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与爱?除了让孩子们茁壮成长,帮助他们形成“保护者图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爱中,未成年人可以确认自己的价值,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于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可以保护世界和他人的人”,这样的愿望,也就自然而然地生长于他们的心间。
是的,曾经的每一天,锻造了“今日之我”。那些在幼年时信心百倍要保护地球、保护弱者、正义感爆棚的孩子们,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身边大人们很好的教育与陪伴。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的“稳定依恋关系”得到维系,成年后的他们便也保留了部分“保护世界”的梦想。长大后的他们,平时会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危难时,面对突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敢于挺身而出,很可能就会有解救和保护他人的英雄之举,成为了不起的人甚至是“平民英雄”。
三
曾经被这个世界守护得很好,曾经被亲人们的深爱包围,曾经看到得到很多的温暖,这样的人,更易于养成正直和勇敢的品质。而且,古语有云“定生慧”,有着稳定情绪的他们,在关键时刻,不仅可以见义勇为,还能见义智为,用智慧去保护他人、把握时机,尽力去保护所有人的周全。
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锻造孩子的见义勇为之心时,也需要教给他们帮助他人的“分寸感”: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遇到他人有危险时,应迅速报警或向大人求助,而不是贸然施救、以身试险,从而带来不可测的更大危险和损失。
当然,安全感足够的人,长大后其实也是很懂得保护自己的。智慧而勇敢,这样美好的人多了,社会的温暖图景也就常能打动人心并形成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最新推出《哎哟,没想到》栏目,与你分享生活小思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
统筹:龙成柳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