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教育部官宣新通知:中小学生迎来“新喜讯”,多项政策计划11月落实 2025年1

教育部官宣新通知:中小学生迎来“新喜讯”,多项政策计划11月落实 2025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多项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改革新政,涵盖减负增效、心理健康、校园安全、教育公平四大核心领域。这些政策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痛点问题,标志着我国教育治理能力迈入新阶段。 一、减负政策全面升级:考试频次与作业量双降 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义务教育阶段将实施“考试管理革命”:初中每月考试不超过1次,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笔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仅组织1次期末考试。北京市海淀区作为试点区域,已率先取消周考、月考,取而代之的是“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某重点中学教师反馈:“新政实施后,学生课堂专注度提升23%,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作业管理方面,政策明确要求“小学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并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江苏省教育厅同步推出“作业公示制度”,要求学校每日公示各科作业内容与预估时长,家长可通过“苏教通”平台实时监督。南京某小学家长表示:“现在孩子每晚8点半前就能完成作业,有更多时间发展绘画兴趣。” 二、心理健康保障体系:从筛查到干预的全链条覆盖 针对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持续攀升的现状,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构建“预防-筛查-干预-跟踪”闭环机制。政策要求: 1. 全员筛查:每学期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档案; 2. 专业配备: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乡镇学校通过“走教制”实现覆盖; 3. 危机干预: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对高危学生实施“班主任-心理教师-医疗机构”三级联动干预。 上海市徐汇区已率先试点“心理韧性培养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团体辅导等方式提升学生抗压能力。试点学校数据显示,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同比下降41%,家长满意度达92%。 三、校园安全强化升级:霸凌防治与设施改造同步推进 在校园安全领域,新政打出“组合拳”: 1. 霸凌防治:明确教师“首问责任制”,对漠视欺凌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校园安全信息员”制度,鼓励学生匿名举报; 2. 设施改造:要求中小学实现空调全覆盖、课桌椅高度可调节,并配备AED急救设备; 3. 安全教育:将防溺水、防诈骗等内容纳入必修课,每学期开展至少2次应急演练。 广东省教育厅推出的“校园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已覆盖全省1.2万所学校,通过AI监控系统自动识别危险行为,预警准确率达89%。某中学校长表示:“新政实施后,校园欺凌事件同比下降67%,家长投诉率减少52%。” 四、教育公平深化推进:县域高中振兴与特殊群体关爱 为破解“县中塌陷”难题,教育部启动“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通过三项举措提升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1. 师资优化: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组织退休教师到县域高中支教; 2. 资源倾斜:中央财政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县域高中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 3. 数字赋能: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政策明确: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2300元; • 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全面落地; • 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服务。 五、政策落地保障机制:督导问责与社会监督并行 为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教育部建立“三查机制”: 1. 专项督查:每季度开展1次减负政策落实情况检查; 2. 第三方评估:委托专业机构对政策效果进行独立评估; 3. 社会监督:开通“教育乱收费举报平台”,对违规行为公开曝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通过精准施策破解教育内卷难题。预计到2026年,学生睡眠不足、心理问题高发、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缓解。” 随着11月政策落地进入倒计时,这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的改革正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家长们普遍期待:“新政能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教育新政 教育减负新方案 小学教育减负 教育新政策 初中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