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区域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漯河市源汇区交出“十四五”发展精彩答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王会锋董燕

“这60亩金丝皇菊实验田,是采取小麦和菊花轮作模式种植的,能比单纯种植小麦收益高出七八倍,我们将发展农户推广这种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受益。”11月5日,漯河市源汇区煌商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乔志勇向记者介绍。当天,源汇区组织开展“主流媒体‘十四五’发展源汇行”集中采访活动,邀请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7家省市重点媒体深入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高效能治理等工作一线,见证记录源汇区五年来的发展变化。

“十四五”期间,源汇区锚定发展高质量,聚焦“两高四着力”,致力改革创新,抢占发展新赛道,围绕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聚力攻坚、实干争先,区域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发展答卷。

优势产业聚链成群领跑发展新赛道

文旅融合释放新动能。大力推进商贸业提档升级,激活商圈活力,招引星巴克、乐享综合商业体、华豫佰佳等项目进驻。AAAA河上街景区实施“一融入四打造”工程,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全省首批夜经济集聚区”“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称号;漯湾古镇景区形成文旅文创集群,两大景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首选地,去年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7.1亿元。旅游服务业已成为该区繁荣经济、拉动消费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新打造的颐高数字总部港、豪之英电商中心吸引“听风的蚕”等136家电商企业入驻,形成了以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发展电商经济、数字经济新地标。

智能制造聚链成群。3个医疗器械产业园进驻链条企业19家,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10家,2024年营业收入、销售额分别突破50亿元、40亿元,一个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蔚然成势;发挥乐通源德福、裕鑫电子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6个智能制造产业园进驻17家高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强势崛起。

循环经济抢占新赛道。抢抓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政策机遇建成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已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55万吨,发电量约2.3亿度,实现了全市固废资源“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的综合利用目标,正在试运营的九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车间,有望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目前,6个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新签约的5个项目总投资220亿元,正在全力打造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

基层治理精细高效唱响社会和谐曲

10月31日,在顺河街街道建设西路社区网格员王思宁的耐心调解下,二针北楼楼上业主同意均摊共用下水主管道拆解疏通费用,一楼理发店天花板渗水问题得以快速圆满解决。这是源汇区织密“一张网”,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源汇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化网格治理体系,落实“一长+多专+N兼”服务模式,依托数智平台形成全区一张网,实现事项未诉先办、快诉快办。

作为漯河市的老城区和商贸核心区,人流、物流交织,基层治理堵点、难点多。源汇区从织密网格体系入手,设置居民网格535个,专属网格234个,配备社区工作者322名,吸纳2700余名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等进网入格,还吸纳43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变身“移动探头”,全面“打捞”群众声音和诉求,并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手拍“一键上报”处置。

通过运行事件分派机制,实现简单问题由社区现场处理、复杂问题由街道调度下沉力量或向责任单位派单处理、疑难问题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挥中心协调力量协同处理,推动问题一站式联合处置,构建形成集问题接发、处理、督导、反馈于一体的民呼我应闭环运行机制。

源汇区还搭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组建基层治理大数据信息库,并接入市域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开发“源小智”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屏一端全掌握,通过整合职能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办公,优化工单运转流程,实现问题快诉快办。今年以来,已快速办理民生实事、解决群众诉求9800余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超97%。

民生事业优先发展铺就共享幸福路

城区水城交融,设施完善,美丽宜居;乡村绿水相映,产业兴旺,村容整洁。走进源汇城乡,处处透出“南国小城”的芳香。源汇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发展民生事业,聚焦群众所想所盼,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源汇区坚持城乡建设齐头并进,致力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精细化管理,擦亮城乡“面子”,做实“里子”,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提升。相继完成建新路等马路市场迁建提升和汉江路等一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严格开展“双违”治理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城区文明提升行动,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和口袋公园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出“活力翟庄”“古韵半坡”“幸福前朱”“英耀蔡庄”“贤耀陶桥”等33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创建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27个、市级示范村17个。通过以建设提升形象、以管理提升品位,城乡面貌日益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我们将始终聚焦‘两高四着力’,以‘1+2+4+N’目标任务体系为总统领,瞄准‘三区’发展定位,突出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循环经济、现代食品和文商旅、物流‘4+2’产业支撑,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源汇贡献。”区委书记王奇山信心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