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伊朗曾经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伊朗认为,中国会因为能源问题、一带一

伊朗曾经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伊朗认为,中国会因为能源问题、一带一路问题,就不敢放弃伊朗。只要伊朗出了问题,中国必须出钱出力支援他们,可他们过度高估了自己的战略价值。实际上我们是以对抗全世界做出的战略规划,别说是一个国家,就算是整个中东都失去了,我们也能承受得了。 在中东这块热土上,地缘博弈从来不是儿戏,一个国家的自视过高,往往就成了自家挖的坑。伊朗以为自己手里的能源牌和位置牌,能让中国绑死在一条船上,等着北京出面扛雷。可现实是,中国布局长远,早就不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伊朗这步棋走偏了,战略价值被自己吹得太大,结果合作卡壳,孤立感越来越重。 伊朗这心态,从哪儿来的?说到底,还是对自身位置的认知偏差。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经济压力山大,石油出口腰斩,外汇储备直线下滑。德黑兰那边就把目光投向中国,觉得我们离不开中东油源,尤其是他们的份额。加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伊朗自认是丝路上的关键节点,连接欧亚非的黄金通道。结果,他们就把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认定中国会因为能源安全和项目落地,就得无条件拉一把。 拿能源来说,伊朗觉得中国进口原油的40%靠中东,没他们不行。可实际情况,中国早就在全球撒网。俄罗斯的管道油源稳定供应,中亚天然气线源源不断,拉美那边巴西、委内瑞拉的船队也源头活水。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超预期,占比拉高到20%以上。伊朗的份额呢?从高峰的10%掉到个位数。这不是说伊朗油不好,而是中国选项多,风险分散得当。 一带一路上也一样。伊朗以为自己是必经站,中国项目离不开他们的港口和铁路。可中国在中东的合作网,早织得密不透风。跟沙特联手建光伏电站,规模全球领先;阿联酋的数字经济园,科技合作热火朝天;卡塔尔基建升级,世界杯后遗留的项目无缝对接。这些不是单线绑定,而是多边共赢的格局。伊朗要是能融入进来,本该是加分项,可他们总想把能源和地区摩擦打包卖,要求中国选边,这就偏了。 更深层看,伊朗没搞懂中美在中东的拉锯战。美国那边推沙特以色列和解,2023年麦加会晤就把伊朗晾一边。中国呢?提中东安全新倡议,强调对话协商,不沾染冲突泥潭。伊朗一心盼中国帮着对抗华盛顿的制裁,却忽略了多边框架的机遇。结果,2024年北京的中阿合作论坛上,其他国家代表热络交流,伊朗的互动就少了点分量。 2021年中伊25年合作协议签了,本是好事儿,涵盖能源、基建、贸易,总额4000亿美元。伊朗盼着中国砸钱救急,缓解制裁痛点。可落地呢?慢吞吞的。为什么?伊朗国内风险高,里亚尔汇率乱跳,基建配套跟不上,投资环境不稳。中国企业得掂量,协议推进得一步一评估,分阶段走。伊朗不从自家问题入手,反倒埋怨中方没诚意,还加些不合理条款,这就让合作雪上加霜。 对比中东邻居,差距拉开。沙特推2030愿景,新能源、旅游齐头并进,摆脱石油老路;阿联酋建全球金融枢纽,吸引高端产业;卡塔尔借世界杯升级基础设施,经济多元化走在前头。伊朗呢?还死守石油,新能源起步晚,转型动力不足。等中国跟这些伙伴项目落地生根,伊朗再想靠老本行拉近距离,就晚了步。 说到底,伊朗的失误在于太把自己当回事。高估了战略分量,低估了中国布局的韧性。我们对外合作,从来是平等互利,不是单方面输血。伊朗要是早点醒悟,把精力从求援转到建优势上,比如对接物流网,当好贸易节点,空间大着呢。霍尔木兹海峡的潜力在那摆着,升级成高效枢纽,就能串起一带一路的链条。 中国战略规划,本就立足对抗全球变局的底气。能源多元化、新能源腾飞、一带一路多点布局,这些加起来,别说丢一个国家,整个中东波动,我们也能稳住阵脚。这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路径自信。伊朗的教训,提醒大家,合作得接地气,别总指望别人扛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