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只因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华尔街巨头苏世民为何直言美国政策正铸就中国铁板一块?一纸捐资协议后,他为何倾力押注东方大地?当全球风云变幻,这位投资教父的抉择,究竟预示着何种格局重塑? 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的当下,美国一些政客热衷于筑墙设障,却忽略了对手的韧劲。苏世民,这位黑石集团掌门人,早早看清端倪。2018年,他在一次公开论坛上直截了当指出,美国的某些举措非但没拉慢中国脚步,反倒逼出更强的自立体系。这话一出,搅动华尔街风云。他不是空谈派,而是用实际行动佐证判断。 苏世民的路子,从华尔街起步。1985年,他和彼得·彼得森凑了20万美元,创办黑石集团。那时候,公司小得像个工作室,可他眼光准,专攻私募股权和房地产。几年下来,黑石资产规模飙升,到2025年已管着上万亿美元。苏世民常说,投资得看长远,中国市场就是那块肥肉。他没把鸡蛋全搁一篮子,早早布局全球,但对中国情有独钟。 这份独钟,源于对中国发展的清醒认识。中国有14亿人口大市场,工业体系齐全,研发投入年年上台阶。2024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2.6%,5G基站数量占全球六成。这些硬实力,让苏世民觉得,押注中国不是赌注,而是稳当选择。他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中国新能源链条全球最全,光伏产量占八成,电池产能超六成,谁也绕不开。 转折来得自然。2013年4月,苏世民宣布个人捐出1亿美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设立苏世民学者项目。这项目后扩展成书院,培养全球视野的年轻领袖。起初是1000万美元启动资金,后来募捐拉到3亿美元总规模。书院建在清华园里,专为研究生量身打造,课程融通中西,学员来自世界各地。苏世民这么干,不是作秀,而是真信中国会领风骚。他常跟人聊,教育投资回报最长久,中国年轻人潜力无限,这步棋走对了。 捐款落地后,苏世民的生意版图也跟着动。黑石集团加大对中国倾斜,2023年获批设立海外投资基金,专注亚洲机会。同期,公司砸下重金买进福建东百集团的仓库股份,总价近3亿元,锁定物流地产。2024年8月,黑石又出手,接手四座大陆仓库,全控权益花了2.79亿元。这些布局,直指中国电商和供应链热潮。相比之下,黑石在欧洲的投资缩水15%,资金明显往东移。 当然,2025年头,黑石也传出要卖掉部分中国物流资产的消息,目标价3.72亿美元,转手给平安保险。这不是退缩,而是优化组合。苏世民的逻辑简单:中国市场太大,物流枢纽是刚需,卖掉非核心,腾挪空间投更优项目。整体看,黑石在中国业务占比稳超全球四成,远高于其他美企。同期,美企在华扩张计划从2024年的八成掉到2025年的四成多,关税壁垒咬掉不少订单。苏世民却逆势加码,他直言,绕开中国,就等于自断臂膀。 这份坚持,戳中了美国政策的软肋。苏世民作为特朗普贸易顾问,曾劝过加税别太猛,说那会伤己不伤人。中国外部压力下,创新加速,产业链更牢。苏世民的举动,提醒大家,大国博弈靠实力比拼,不是零和游戏。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中国敞开大门,欢迎外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