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现阵亡的乌军士兵多为外国雇佣兵,占比可能至少达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这则战场见闻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乌克兰战场正在发生的深刻演变。当外国面孔在阵亡者中占据惊人比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别战场的伤亡统计,更是现代代理人战争形态的赤裸呈现。 60%的外籍阵亡比例,早已超出了“志愿支援”的范畴,更像是一场被包装成“卫国战争”的跨国绞肉机。俄罗斯国防部的统计数据早已揭开真相,自战事升级以来,已有超过1.3万名外国雇佣兵进入乌克兰,其中近6千人已经战死沙场,半数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焦土上。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有的是被高额佣金诱惑的亡命徒,有的是被意识形态洗脑的理想主义者,还有的是西方国家改头换面的现役军人,打着“私人军事承包商”的幌子参战。 波兰雇佣兵的伤亡数据最是触目惊心,2960名参战者中1497人阵亡,死亡率超过50%,相当于每两个踏上乌克兰土地的波兰人,就有一个再也回不去。格鲁吉亚、加拿大、英国的雇佣兵也没能幸免,死亡阴影同样笼罩在他们头顶。而那些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士兵,大多来自底层,拿着微薄的报酬,却要面对最残酷的前线战斗,他们成了这场战争中最廉价、最沉默的炮灰,没人在乎他们的姓名,只被算作冰冷的伤亡数字。 这场战争早已偏离了俄乌两国的初衷,变成了某些国家借刀杀人的棋盘。乌克兰本土青壮年在持续数年的战事中消耗殆尽,不得不依赖外籍人员填补兵力缺口,而背后的支持者们正好借此机会,既削弱了俄罗斯,又清理了本国的“不稳定因素”,还能通过军售和援助大发战争财,可谓一举多得。乌克兰民众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家园沦为战场,亲人流离失所,自己的国家变成了外国势力角力的工具,何其悲哀。 更讽刺的是,那些高呼“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嘴上喊着道义,行动上却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炮灰”。他们不愿直接与俄罗斯正面冲突,就用雇佣兵这种“灰色手段”持续拱火,让战争无限期拖延。这些外国雇佣兵拿着不同国家的护照,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为了别人的利益在陌生的土地上厮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知道服从命令、扣动扳机。 当一场战争的阵亡者大半是外国人,这场战争的性质就已经变了味。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渐渐成了被遗忘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和利益集团的算计。那些长眠在顿涅茨克战场的外籍士兵,或许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不过是这场宏大棋局中可以随时牺牲的棋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