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在采访中表态了。 据多家美媒转述,他声称靠

就在刚刚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在采访中表态了。 据多家美媒转述,他声称靠加征关税,台湾地区的大型企业会把芯片产能搬去美国,两年后美国能拿下全球40%至50%的芯片市场,还说台湾以后只做内衣和日用品。这些说法属于个人表态,未获行业共识。 台积电这家龙头,过去三十多年把先进制程一步步往前推,3纳米量产、2纳米研发按规划推进。它的关键环节牵着一整套配套体系:ASML的设备、日企材料、EDA工具,再加上本地成型的工程师梯队。 把链条挪到亚利桑那并不轻松。公开信息显示,台积电当地工厂投产时间多次调整,建设和用工成本明显高于在地生产,技术工种培训周期长,协同效率短期上不去。 同一时期,内地企业在成熟工艺和部分前沿节点上加速追赶。据公开资料,中芯国际用现有设备打通7纳米路线,长江存储量产232层闪存,华为在芯片和系统方面恢复迭代,这些都在增强本土供给能力。 回到供应链,光刻、沉积、清洗、特气、硅片,每一项都要稳定供货和经验沉淀。强行跨地域复制,周期会拉长,良率爬坡会更慢,资金占用也更重,短期绩效难以对齐总部工厂。 市场端同样现实。内地是全球最大的终端消费与组装基地之一,如果台系产能重心外移,原有客户结构可能被动调整,本土厂商在代工、封测、存储等环节获得更多上量机会,这是产业链自然腾挪。 价格信号已经给出提醒。海外建厂的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上扬,晶圆报价承压向上,电子整机厂的成本表会随之变化,最终传导到用户侧,这是产业常识。 台湾地区面临的考题不止一家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权重高、上下游中小配套众多,一旦关键产线走人,制造、研发、服务三端都会被牵动,局部失衡的风险不可忽视。 时间线往前推,这几年外部限制让内地企业加快补课,设备、材料、设计到制造逐步补齐短板。虽然与顶尖仍有差距,但供给安全和产业完整度在提升,这是实打实的变化。 再看全球分工,先进制程集中度高,任何一端的突变都会带来周期波动。把产能简单打包搬走,短期难以复制原有协同效率,最终影响的是交期和成本。 企业的核心诉求是稳定生产、稳定交付、稳定回报。以行政式手段硬拽产线,只会让各家在合同、供应、认证上付出额外代价,算到最后是全行业的效率损失。 从今天这番表态看,口号可以很响,落地要看生态、人才和市场。谁能在可控成本下把产品稳定交付,谁就更有发言权。 结尾还是那句话:芯片是长期工程,不是口头清单。把产业的事交给产业规律,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