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没有深仇大恨,为何两国边界却一直是未定国界? 要理解这段边境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没有深仇大恨,为何两国边界却一直是未定国界? 要理解这段边境线的特殊性,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这段边境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到处是冰川、戈壁和陡峭山脉,像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这些著名雪山都在这个区域。 历史上,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西域政权与中亚部落的传统游牧分界。但 19 世纪末,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将帕米尔高原部分区域划入其势力范围,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彻底管控这片偏远之地,导致边境线变得模糊。 苏联解体后,塔吉克斯坦继承了部分争议区域,这段边境的归属问题就成了两国建交后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 中塔两国从 1992 年建交开始,就把边境谈判提上了日程。最初的争议区域面积约 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大小,其中大部分是塔吉克斯坦实际控制,但中国方面持有历史依据。 双方前前后后谈了 20 多年,直到 2011 年才签署《中塔关于确定边界线的联合声明》,明确了大部分边境的走向。 不过在具体勘界时,问题比想象中复杂 —— 帕米尔高原的冰川每年都在移动,有些传统牧场的边界随着季节变化,牧民们世代在两地间迁徙,硬划实线会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而且部分区域还涉及跨境河流,比如克孜勒苏河的支流,水资源分配需要和边界划分同步协商,这也让勘界工作只能分阶段推进。 现在地图上标注的 430 公里 “未定国界”,其实是双方已经达成原则共识,但尚未完成实地勘界的区域。这些区域大多位于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带,有些地方连简易公路都没有,勘界人员需要骑着牦牛、带着卫星设备,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中测量坐标。 2023 年塔吉克斯坦媒体报道,中塔联合勘界组完成了 120 公里边境的界碑埋设,目前还剩下 310 公里的关键区域,主要集中在萨雷阔勒岭和喀拉库勒湖周边。 这些地方不仅地形复杂,还涉及珍稀动物保护 —— 帕米尔盘羊、雪豹等濒危物种常在跨境区域活动,边界划分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区的完整性,不能简单按地理线条切割。 这段 “未定国界” 的标注,并不意味着双方存在严重分歧,反而体现了两国务实的处理态度。目前,中塔在争议区域实行 “共同管理、分段巡逻” 的模式:中国边防部队负责东侧的河谷地带,塔方负责西侧的山地牧场,双方定期举行边防会晤,互通牧民迁徙、天气变化等信息。每年夏季,新疆克州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会按传统路线进入争议区域放牧,塔方边防人员会提供必要的通行便利,避免出现冲突,这种灵活管理方式,既照顾了历史传统,也为最终完成勘界留出了缓冲空间。 从资源角度看,这段边境线周边藏着不少 “宝贝”。帕米尔高原的锂矿、稀有金属储量丰富,喀拉库勒湖周边还有潜在的地热资源,而跨境河流的水能开发也需要两国合作。 有专家分析,正是因为这些资源的存在,双方在勘界时会更谨慎,希望找到既能尊重历史,又能兼顾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案。 2024 年,中塔签署了《边境地区资源合作开发备忘录》,计划在完成勘界的区域先开展旅游、畜牧业合作,用经济合作推动边境稳定,为剩余 430 公里边界的划定创造条件。 很多人担心 “未定国界” 会影响边境安全,其实现在这段边境是新疆最稳定的边境段之一。中塔两国建立了边境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022 年帕米尔高原发生雪灾时,双方还联合开展了牧民转移行动。 中国边防部队在边境线设置了智能监控设备,通过无人机巡逻、红外监测等技术,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 24 小时管控。塔吉克斯坦也在其边境城市霍罗格设立了中塔经贸合作区,不少中国企业在这里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边境线上的人员、货物往来越来越频繁。 随着勘界工作的推进,未来这段 “未定国界” 可能会逐渐变成实线,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毕竟在帕米尔高原这样的特殊区域,边界划分不仅是地理坐标的确定,更要考虑历史、民族、生态等多重因素。 对普通人来说,地图上的这条虚线,其实是两国尊重历史、务实协商的见证,也让我们看到,边境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耐心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线条切割。 信息来源:中塔边境勘界工作稳步推进,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