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军事实力可不是虚的!菲律宾军方表示,中国胆敢拖走“马德雷山”号,就会用致命武

中国军事实力可不是虚的!菲律宾军方表示,中国胆敢拖走“马德雷山”号,就会用致命武器攻击中国。这边话音刚落,台海那边,民进党又拿着美国给的武器清单“秀肌肉”,想搞“台独”。两条线搅在一起,全是冲着中国来的,但中国早有准备,这局稳了! 这艘锈迹斑斑的登陆舰自1999年以“故障”为名搁浅仁爱礁后,已成为南海问题的符号性存在。   菲律宾近年试图通过运送建材加固船体,将其转化为永久据点,甚至拉拢域外国家联合巡航,借此强化非法主张。   但中方并未被这种“切香肠”战术牵制,而是以常态化海警巡航、无人机监控和拖轮待命的方式,牢牢掌控现场主动权。     菲方的强硬表态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其军力与中国存在代差:射程150公里的反舰导弹在中国海警的近防炮面前难以突破,全年军费甚至不及中国一艘新型驱逐舰的造价。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甘当域外势力“桥头堡”的代价。虽然美国为其提供了军援,但开放的军事基地全在中国东风导弹覆盖范围内,一旦冲突菲律宾也是难逃一死。     民进党当局同期炫耀美国军售,但从M109A7榴弹炮到“毒刺”导弹,多是已被现代战场验证落后的装备。   美国前八个月对台军售额仅8亿多美元,不及对乌一周援助,其“筹码”意味远大于实际军事价值。而解放军回应清晰有力:歼-20巡台、航母编队绕岛、舰机穿越“海峡中线”,形成全域慑战体系。     台菲两股势力同步挑衅,暴露了美国“亚太代理人”剧本的局限性:一方面鼓动盟友在前线试探,另一方面却不敢提供真正足以改变力量平衡的支援。   这种策略反而让中国有机会展示能力。     面对双线挑衅,中国为何显得从容?核心在于其战略思路已超越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态势。     中国将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通过白皮书明确“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红线,同时用渔船、科研船等民事存在强化实际控制。     新型预警机、电磁弹射舰艇、无人作战系统等装备,不仅用于威慑,更在实战化巡逻中验证效能。   即便在南海对峙期间,中国仍保持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种“政冷经热”的格局,使得挑衅方难以承受关系彻底破裂的代价。     仁爱礁的破船和台海的过期武器清单,本质上都是“符号性挑衅”,意图消耗中国战略资源、试探底线。   但中国选择以体系化反制代替局部纠缠:在南海用海警而非海军前端处置,在台海以常态战备替代临时演习。   这种思路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不必随他国节奏起舞,而是通过规则制定、技术压制和利益捆绑掌握长期主动权。     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安全从不靠虚声恫吓获取,而是靠发展韧性、战略定力和民众共识支撑。   当某些势力还在计算“导弹射程”和“军售金额”时,中国已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落子布局了。   信息来源: 新华社研究院——2025-08-21全文|碧波深处有中华——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国防部网——2025-10-30 解放军将以更强大能力粉碎“台独”图谋和外来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