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苦命的大姨

听母亲说,表弟中风了,现在正在医院救治,我吃了一惊,不由为苦命的大姨,感叹老天的不公,命运的无情。 常言道:“屋漏偏锋
听母亲说,表弟中风了,现在正在医院救治,我吃了一惊,不由为苦命的大姨,感叹老天的不公,命运的无情。 常言道:“屋漏偏锋连阴雨,破船又遇顶头风。”这句话放在大姨身上,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前几年,一向身体很好的大姨夫,因为喝了点酒,从凳子上摔倒后,便中了风。当时给大姨磨难死了,一个人既要伺弄家里几十亩地,又要照顾中风的姨夫,还要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简直忙的像个陀螺,停不下来。 听闻消息,我们给大姨打电话问候,即便是再难,她也从未在电话里抱怨什么,反而乐观的安慰我们不要担心,还总是询问和关心我那得了尿毒症的姐姐病情,叮嘱我们照顾好她。 后来,经过大姨的悉心照顾,不断的鼓励,大姨夫凭借坚强的毅力,积极做康复训练,后来可以自主行走、生活也能独立了。 原本,我们想着大姨的磨难终于结束了,都替她高兴,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表弟又中了风,真的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大姨刚放下的心,跟着又悬了起来。 想起小时候,大姨是我们所有孩子中最亲近的人。她性格温和,和母亲不仅形似,且神似,对我们也是极好的。大姨和三姨在同一个村子,但是每次我们走亲戚时,皆是住在大姨家。 即便是大姨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但每次我们去了,她都会专门到菜场车买个鸡,弄几个好菜,隆重的把我们当成贵宾来招待。 大姨夫和大姨一样,性格极为相似,说话慢条斯理的,脸上常挂着笑。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不管做什么,都会很照顾我们,这亦是我们感到亲近的原因。 儿子十二岁生日, 大姨夫为我操持了好多,不仅给我请了厨子,还为我们早起买菜,当帮厨,真的是尽心尽力,让我们很是感动。 大姨家有两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表妹河玲长的漂亮不说,而且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从小到大,家族里的亲戚只要提学习,总会拿表妹当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向她看齐。 按说,我们应该对表妹充满妒忌才是,可并不是这样,我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表妹和大姨夫的性格一样,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从不与人争吵。 这次中风的表弟天龙,从小也是非常讨喜的孩子。胖乎乎的,长的又好看,就像当年演小龙人的那个小明星,我们对他真的超级喜欢,总是让着他,也爱逗他玩。 总而言之,大姨一家,没有一个不让人亲近的。长辈和蔼可亲,小孩活泼可爱,这也是我们喜欢大姨一家的根本原因。 大姨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性,她和母亲一样,有着农村人特有的那种韧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庄稼地里的活,是一把好手,没人能超得过她。 我自从上了师范,就很少再去大姨家了,只是每年过年,必去她家拜年。每一次,大姨知道我们要来,总会特意在家等我们,有时还会带着我们一起逛街,问我们想吃什么,便给我们买什么,从不吝啬。 母亲家在本地是一个大家族,母亲排行老大,下面有三个妹妹,二个舅舅。在这么多的亲戚里,就属大姨家条件最好,大姨家两个孩子最有出息。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大姨家两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只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表妹中考毕业后,考入了襄阳师范,毕业原本分到了学校教书,可那个时候,需要先缴两万块钱,才能上岗。 表妹自小就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那时,大姨家并不算多富裕,二万块钱对她们而言是一笔巨款,所以心疼大姨他们,便放弃了去学校当老师的指标,选择了去外地打工,没过几年就结婚了,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表妹秉承了大姨的性格,吃苦、耐劳,外加上本身就聪明,丈夫也有能力,所以日子过的很不错,也时不时经常帮衬大姨。 表弟原本聪明伶俐的,但可能是从小到大,大姨和姨夫太过娇宠,学习并不是太好,至于是哪个阶段退的学,我们并不太清楚,只知道学的知识并不多。 表弟毕业后,做过什么工作,我也不太清楚。后来我上大学,到了武汉,再到太仓定居,几乎再没什么交集,也只是在过年时,会互发个短信问候一下。 至于表弟的工作,听大姨说是在干装修,收入也是很乐观的。但表弟喜欢喝酒,虽然能赚到钱,但花钱却也不含糊,总是大手大脚,所以也没存到什么钱。 最后一次见表弟,是我儿子十二岁时。再见他时,已然不再是小时的模样了,几乎成了大姨夫的翻版。说话也是慢条斯理的,喜欢笑。唯一的变化就是变得很胖了。 我最胖时重达195斤左右,可是我看到表弟时,总觉得他比我还胖。因为他个子高,所以显得魁梧,完全没有了小时的影子。 表弟膝下有一儿一女,却也管的很少,从小到大都留在家里,由着大姨他们照顾。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姨的负担。大姨一生要强,承包了几十亩地,平时还要照顾中风的姨夫,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都会忙到很晚。 有时候,我们晚上九点多给大姨打电话,她都还在忙碌。除了这些事情外,大姨为了增加收入,空闲时,还去给人家打药、插秧、编竹篓.....反正只要能赚钱,她都会去做,过的非常辛苦。 我们眼见大姨年龄大了,怕她身体吃不消,劝她不要再打零工了,但她总是说:“算了,又累不到,能赚一点是一点,不然坐着也没事!” 不是大姨不知道闲着舒服,实在是她肩膀上承受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她内心承受的煎熬太多,却又无处诉说,无人分担,只能咬紧牙关,慢慢煎熬着。 今年“十一”,二舅添了孙子,我回家去吃酒席。再见大姨,距离上一次已长达七年之久。七年时光,是那样漫长,又是那样短暂,大姨较上一次又苍老了许多,白发也增添了不少,可是唯一不变的是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坚挺的脊背,还像以往那样,可亲可敬。 因为有事,只能和大姨短短相处两小时。那两个小时,我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大姨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疼我、爱我,让我舍不得离去。 回去的路上,我和老婆讲了许多小时候和大姨有关的事,仿佛这些珍贵的记忆,就像是大河里的金子,虽经岁月的洗涤,却越发靓丽光彩。 拿起电话,给大姨打了个电话,询问表弟的情况。大姨仍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叮嘱我们不要担心,要照顾好姐姐。 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除了说一些安慰的话,再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怕过多打扰大姨,便挂了电话,想到今后大姨要面对大姨夫和表弟,不由再次为她多舛的命运唏嘘不止。 心里默默的祈祷,但愿表弟能够早日康复,减少一些大姨的压力和痛苦,也算是为苦命的大姨尽一份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