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想对于理想来说,这个召回事件就到此为止,后续都是内部追责的问题。但这次的召回原

我想对于理想来说,这个召回事件就到此为止,后续都是内部追责的问题。

但这次的召回原因还挺特殊的,因为涉及到了“公用产品”——冷却液,很难让其他用户不担心。

理想汽车发布召回公告后,不少车主关心涉事批次冷却液的去向和来源。对此,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负责人回应称:2025款理想MEGA、i6、i8及L系列车型均未使用起火事故车同批次冷却液。至于该批次冷却液是否被其他品牌使用,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你看,万一如果有问题的冷却液还在其他汽车品牌中使用,岂不是“高田气囊事件”了?

但目前看,与本次冷却液相关的两家供应商并不认可是他们冷却液的问题。

冷却液出现问题的概率大不大?

当然是有的。

GB 29743就明确了机动车冷却液的要求(见图1)。考虑到不同的动力形式对冷却液的要求不同,在细分标准上,还拆分出了三份标准,分别对应燃油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以还是很严谨的。

龙蟠科技称,公司推出的第三代低电导率冷却液,具备超国标5倍性能的抗金属腐蚀保护能力,其独特的缓蚀体系,可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中的金属提供良好的防腐蚀保护。

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有答案,我仅就行业一般情况来分析下。

我们知道,每台车的技术原理虽然差不多,但具体到车型又会有差别。所以零部件供应商并不是朝着所有主机厂供应100%相同的产品。

在双方的合作上,一般来说,零部件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的工作是有分工的。主机厂提供产品技术指标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能与之匹配的产品,而且这些一定会被写到合同中。

那么说,如果主机厂在技术指标识别上有错误,那确实有可能采购了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

现在有人在猜测是“水冷板材料比较差或表面处理不佳不耐腐蚀”,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腐蚀发生,要么是有腐蚀源腐蚀性强,要么是被腐蚀物不抗腐蚀。

这就要说回GB 29743这项标准了,它并没有要求冷却液完全不具备腐蚀性(事实上也不可能)。这项标准从静态腐蚀和循环腐蚀两种方式,强调验证不同材料下的腐蚀程度(见图2)。

所以说呢,到底谁对谁错,这会有点扯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