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今天宣布 美国会民主党领袖呼吁 财联社11月6日电,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拒绝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一项参议院终止“冗长辩论”(filibuster)的相关要求。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康奈尔当天表示,共和党人不会结束“冗长辩论”。 首先需明确“冗长辩论”的定义,无需被其专业称谓迷惑,通俗而言,参议员可通过持续发言拖延法案投票,迫使对方妥协。美国参议院官网明确规定,终止该程序需获得60票支持,这正是特朗普以58票败北的核心原因,差额为两票。 麦康奈尔当日在参议院议事厅明确表示:“我反对的不是对乌援助,是毁掉制衡机制的做法。”此言论需结合具体背景分析——特朗普主张终止冗长辩论,核心目的是快速通过对乌军事援助新方案,该方案存在争议点:从原计划给乌克兰的200亿“阵地防御资金”中,调拨100亿美元用于“东欧导弹部署”。 此事需从特朗普的军事布局切入,2025年连任后,他持续调整对乌策略,不再局限于单纯资金投入,而是推行“前沿威慑”战略。 美国国防部10月发布的《欧洲安全战略报告》提及,计划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更多“爱国者”导弹。特朗普试图以对乌援助为名义,提前获批该笔资金,此举遭到不少党内成员反对。 核心反对力量并非来自民主党,而是共和党内部的“孤立主义派”。参议员兰德·保罗投票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超1200亿美元,当前应优先关注本国需求。” 其引用的数据具有说服力:美国陆军今年装备维护预算缺口达80亿美元,多数驻亚太装甲车无法按时检修,此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资金的合理性引发质疑。 该程序在历史上曾帮助美国规避诸多政策风险。1964年,南方民主党参议员以冗长辩论方式持续反对《民权法案》达57天,虽未阻止法案通过,却推动法案补充多项保护少数族裔权益的条款;2013年,共和党以冗长辩论搁置奥巴马的控枪法案,理由是“可能侵犯公民自卫权”。 特朗普代表的“鹰派务实派”,主张将资源从俄乌战场转移至“遏制俄罗斯扩张”的长期布局;麦康奈尔代表的“传统建制派”,担忧对乌援助突然缩减可能导致乌军防线崩溃,前期投入功亏一篑。 两派矛盾在10月一次闭门会议中彻底激化,据参会人员透露,国防部长奥斯汀情绪激动地表示:“此时断援,前线‘海马斯’火箭炮将无法正常运转。” 乌克兰总参谋部11月6日紧急召开会议,作战部长什波里特在会上确认:“原计划11月接收的150套反坦克导弹,交付事宜已无法确定。” 美国内部博弈并未随投票结束而终止。麦康奈尔在否决特朗普提议后48小时,提出“拆分法案”方案——将600亿美元拨款拆分为300亿对乌防御援助和300亿东欧导弹部署专项资金,计划分别推进以分化反对势力。 该方案获得民主党部分温和派认可,但特朗普公开表示“要么整体通过,要么全部否决”,明确拒绝拆分,称“拆分将削弱对俄威慑效果”。 俄罗斯敏锐捕捉到美国对乌援助的“空窗期”,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1月1日公开回应:“美国内部分歧表明,其对乌援助的可持续性已出现裂痕。” 欧盟委员会11月8日宣布,原计划11月拨付的50亿欧元对乌援助延迟至12月发放,理由为“需等待美国明确援助计划以协调步调”。 该决定直接引发乌克兰国家银行外汇储备预警,行长杰里缅科透露,若12月前无法获得足额外援,乌外汇储备将无法支撑3个月的进口需求。 《纽约时报》11月8日发布的民调显示,42%的选民支持“优先保障国内军备,缩减对乌援助”,38%的选民主张“维持对乌援助力度以防范俄军反攻”,其余20%持中立态度。 此次事件进一步暴露美国政治机制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冗长辩论”作为参议院制衡机制核心,在两党极化背景下,已从“政策风险规避工具”异化为“党派争夺战略主导权的工具”——乔治城大学政治系教授马克·施奈德指出:“1964年是为少数族裔权益博弈,如今已沦为党派争夺筹码。” 另一方面,特朗普试图修改议事规则的举动,引发外界对“行政权扩张”的担忧,多位宪法学者联名发文提醒,“随意修改议事规则将动摇三权分立的制度根基”。 冷战后美国长期奉行“全球主导”战略,近年受国内财政压力及亚太战略重心转移影响,传统“欧洲优先”认知逐渐松动。 特朗普的“前沿威慑”与麦康奈尔的“战场稳控”分歧,实质是“收缩式威慑”与“扩张式干预”的路线碰撞,此类分歧未来仍将在美国对欧、对亚政策中持续显现。 这场始于“冗长辩论”的政治博弈,最终成为影响美国战略走向及俄乌战局发展的关键变量,其后续进展仍将受到全球关注。 信息来源:特朗普提议美国会参议院结束“冗长辩论”遭共和党人拒绝 财联社2025-11-06 0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