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同监牢的刘建修回忆,吴石将军第一次刑讯后被拖进监牢,裤管全是血,脚肿的穿不下鞋子,第三天左眼开始流脓,后来他们才知道是因电刑灼伤视神经。 这位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日本陆军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军校状元”,本可在国民党阵营中安享高官厚禄,却最终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潜伏之路。 1949年8月,他本可留在大陆成为革命功臣,却毅然接受任务赴台潜伏,理由朴素而坚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当他透过飞机舷窗最后望见故乡福建的山水时,对夫人说的“我还会回来的”竟成了一句无法兑现的预言。 在台湾的保密局看守所里,吴石的遭遇揭示了极端环境下的忠诚与信仰。特务们先以高官厚禄引诱,企图从他口中套出地下党组织名单,却被吴石指着鼻子怒斥:“你们这些背叛民族的败类,也配跟我谈条件?” 利诱失败后,便是惨无人道的刑求——老虎凳、辣椒水、电刑轮番上阵。最令人痛心的细节来自狱医记录:五月的某个雨夜,在被灌辣椒水后,吴石的左眼完全失明了。 即便如此,他依然用捡来的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字,将重要情报压缩成密语,趁特务不备传递给可靠战友。 吴石的选择从未动摇,即便面对家人的牵连。当特务逮捕他的妻子王碧奎和副官聂曦,企图以亲情逼其就范时,吴石在审讯室见到遍体鳞伤的家人,心痛得浑身颤抖,却依然坚持:“我吴石一人做事一人当,与我的家人和部下无关!” 而深明大义的王碧奎也对丈夫喊道:“你是为国为民做事,我为你骄傲,不要为我们分心!” 这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坚定,源自他对历史潮流的清醒判断。 他曾多次感慨“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在目睹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溃败、官员腐败中饱私囊后,彻底失望。 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行刑前,他拒绝蒙眼布,用尚存的右眼扫过持枪士兵,目光最终停留在远方的山峦上。 他整理了一下破旧衣衫,昂首挺胸地对刽子手说:“我为祖国统一而死,死而无憾!” 枪声响起,这位57岁的将军倒在了血泊中,而他留下的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成为他对信仰最忠诚的告白。 吴石将军的牺牲远非个人悲剧,而是照亮隐蔽战线的光芒。他送出的长江江防图、台湾战区战略防御计划等核心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他的遗骸后迁回北京安葬,而他的雕像矗立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默默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透过刘建修的回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将军的殉难,更是一个人在历史岔路口做出的坚定选择。 酷刑可以摧毁一只眼睛,却无法模糊他看清的民族大义;暴力可以终结生命,却无法消灭精神的传承。 在吴石倒下的地方,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生长起来——那是穿越时代的精神遗产,提醒着我们,有些价值值得用生命去捍卫。 素材来源:于和伟在吴石将军墓前,只说了一句话 2025-10-20 15:10·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