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京的“耐心”,正在被“两线夹击”所耗尽。第一条线,是民进党“掏空”台湾家底的“

北京的“耐心”,正在被“两线夹击”所耗尽。第一条线,是民进党“掏空”台湾家底的“卖美”行径;第二条线,是郑丽文“只谈和平、不提统一”的“拖延”战术。 当“和平统一”的“窗口”被这两股势力彻底“焊死”时,“武力统一”就将从“选项”变为“现实”。 先说台湾当局的军购行为,他们这些年向美国买了很多武器。从2016年开始,美国对台湾卖武器超过15次,总金额接近200亿美元。 但是美国卖武器给台湾,还经常拖延交付。到今年6月,美国拖欠台湾的军售金额已经达到205.3亿美元,包括F-16V战斗机、岸基鱼叉导弹系统、MQ-9B无人机和毒刺导弹。 这些延误让台湾的防务计划乱了套,却没真正提升安全,反而把台湾推到冲突的前线。 除了军购,台湾的资产也在往美国转移,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美国一直施压台湾企业去美国投资,把技术和产能搬过去。 台积电作为台湾的核心企业,已经在美国开了董事会,还加大投资。这导致台湾的科技产业外移加快,岛内很多人担心会造成产业空心化。 这样一来,台湾的优势产业慢慢被掏空,本来是自己的命脉,现在越来越依赖外部力量。这不光是经济损失,还会让台湾在国际上更被动。 再说政治层面,有些人物像郑丽文,她就任国民党主席后,说要缔造两岸和平,也表示愿意到大陆访问交流。 两岸关系的根本是统一,如果只谈和平不谈统一,就等于在给分裂势力留空间,也让外部势力更容易插手。 郑丽文这样的言论,可能会误导台湾民众,让大家以为维持现状就能没事,但实际上,这是在为当局的军购和资产转移争取时间。结果呢,两岸的紧张氛围没减轻,反而让统一的事拖得更长。 可当局和一些政治人物的做法,却在反方向走,这让岛内矛盾越来越大。 大陆这边,一直在努力推动两岸融合,用实际行动展现善意。 上千家台企享受到税收优惠,数百家得到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制造的专项资金支持。台胞在大陆可以考公考编、买房落户,还能参与科技创新、融资担保等。 2018年以来,两岸贸易额增长到2262亿美元,台商投资项目接近5000个。这些措施帮台胞节省了很多成本,累计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大陆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文化融合,让两岸越走越近,为和平统一打基础。 但大陆的善意不是无限的,如果对方一直拿红利却搞对抗,大陆也会调整策略。 2025年对台工作会议在北京开,王沪宁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团结台湾同胞,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同时坚决打击台独挑衅行径。 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意思是大陆会用各种方式推动统一进程,不让分裂势力得逞。官方表述的改变,是对岛内分裂势力的警告,别再挑战底线。 军事上,大陆也展示了决心。东部战区开展了联合利剑-2024B演习,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兵种,位置在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南部和东部。 演习包括海空战备警巡、要港要域封控、对海对陆打击、夺取综合制权等科目,检验了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台独分裂行径的震慑,证明大陆有能力捍卫主权。 辽宁舰航母编队也参与了,进行了舰机协同和联合制空。这些行动不是主动挑事,而是回应外部干涉和分裂行为。 总的来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和国际共识。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统一是两岸的共同目标,能带来共赢。 如果和平统一的路径被堵住,大陆只能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希望台湾当局和政治人物能听听民众的声音,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交流合作。 这样,大家都能受益,台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否则,继续下去,只会让情况更糟,大家都不想看到那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