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刚刚突发,还是第一次发生,请祝福!原本今天返回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乘坐的返回舱因收到

刚刚突发,还是第一次发生,请祝福!原本今天返回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乘坐的返回舱因收到空间小碎片的撞击,为了航天员的健康安全和这次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原计划11月5日今天进行的返回任务将推迟举行。祝一切圆满顺利。 11 月 5 日凌晨 4 点 20 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突然发布紧急公告,打破了此前神舟二十号乘组即将返回的期待氛围。 公告中明确提到,在 11 月 4 日晚间的轨道监测中,地面测控系统发现神州二十号返回舱外部散热组件受到空间小碎片撞击,虽未造成舱内压力、温度等核心指标异常,但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任务后续顺利推进,经航天工程总指挥部紧急会商,决定推迟原定于 11 月 5 日上午 9 点 15 分的返回任务,具体返回时间将根据后续检查评估结果另行公布。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因空间碎片撞击问题推迟返回舱返回任务,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全网对航天员安全和任务进展的高度关注。 此次发现的空间小碎片,根据地面雷达监测数据显示,直径约为 3 至 5 厘米,重量不足 100 克,来源初步判断为此前某国报废卫星解体产生的残骸。 虽然碎片体积不大,但在太空中以每秒 7 至 10 公里的速度飞行时,具备极强的冲击力。从返回舱传回的图像来看,撞击点位于返回舱尾部的散热面板,造成约 2 平方厘米的表面涂层脱落,局部散热导管轻微变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返回舱的散热系统直接关系到舱内设备运行和航天员生存环境,尽管当前舱内温度仍控制在 23℃左右的适宜范围,但受损的散热组件可能无法承受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一旦在返回途中出现散热故障,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指挥部决定推迟返回的核心原因。 神舟二十号乘组此次在轨任务已持续 183 天,创下我国航天员单次在轨时长新纪录,乘组由指令长陈冬、航天员刘洋和蔡旭哲组成,三人此前已完成空间站核心舱维护、空间科学实验等多项关键任务,原计划 11 月 5 日返回后,将带回京 200 份空间实验样本。 任务推迟后,地面保障团队第一时间与乘组取得联系,通过天地通信系统确认三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心理稳定。目前空间站内储备的食物、水和氧气等物资充足,可支持乘组在现有轨道继续驻留 15 至 20 天,为后续故障排查和返回方案调整留出充足时间。 为尽快确定后续返回计划,地面团队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位于酒泉、太原、西昌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以及分布在全球的 16 个测控站,全面加强对神州二十号返回舱的实时监测,每 30 分钟向指挥部传输一次舱体结构、能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数据。 航天科技集团组织 20 余名结构力学、热防护、轨道控制领域的专家成立专项评估组,通过三维模拟软件还原碎片撞击过程,分析受损组件对返回过程的影响,同时制定多套备用返回方案,包括调整返回轨道避开空间碎片密集区域、提前启动返回舱备用散热系统等,确保后续返回任务万无一失。 此次事件也让公众再次关注到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威胁。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大于 10 厘米的空间碎片已超过 3.4 万个,直径 1 至 10 厘米的碎片约 50 万个,这些碎片多来自报废卫星、火箭残骸和航天器碰撞事故。 我国自 2016 年起建立空间碎片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地面雷达和光学望远镜实时跟踪空间碎片,为空间站和载人飞船规避风险提供支持,此次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虽遭遇碎片撞击,但及时的监测和果断的决策,有效保障了航天员安全。 截至 11 月 5 日中午 12 点,专项评估组仍在对返回舱受损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将根据评估结果尽快确定新的返回时间,并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进展。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为神舟二十号乘组送上祝福,期待三名航天员能早日平安返回地球。

评论列表

朝阳
朝阳 1
2025-11-06 16:27
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