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当初核污水刚排的时候,我们这边一下就不让进他们的水产了,这对日本影响可大了——就2023年前八个月,他们卖给中国的水产就值2.9亿美元呢。   但日本反应倒快,马上把卖货的重点转到别的地方去了,欧美市场成了日本水产的新方向,这手乾坤大挪移玩得还真溜。   今年1月,日本冷冻虾夷扇贝肉对美出口价格直接飙到每公斤5111日元,合34美元,同比涨幅高达89%。出口量更猛,463吨的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美国市场一下就占了日本扇贝出口总量的42%,简直是找到了"金矿"。   说起来也有意思,原本供应中国市场的那些20-30L规格的大扇贝,禁令一出立马转道北美,23年9月美国市场份额直接冲到50%,到今年1月对美出口额同比暴增332%,23.7亿日元的进账让日本水产商笑开了花。   北美餐饮界不知怎么就迷上了北海道特级扇贝,2L、3L规格的采购价突破每公斤1万日元,比禁令前整整翻了一倍,这价格涨得比核污水扩散还快。   北海道供应商也机灵,搞起了"订单生产",接到美国订单才加工大规格扇贝,美其名曰精准对接,实则是趁机抬高身价。   不过这繁荣背后也藏着猫腻,中间商跟风囤货,把高规格扇贝攥在手里等着涨价,搞得市场有点畸形。3S级小扇贝价格稳定在5000日元,2L级却突破1万日元,价差正好一倍。   厂商为了赚快钱,优先保障北美市场的大规格产品,本土中小扇贝供应都受影响了,3S级产品价格从去年冬天就没动过,反观专供北美的M级以上产品,每个月涨幅都维持在15%,这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日本政府也没闲着,内阁会议专门搞了个扩大出口的执行战略,目标倒是挺远大,要把农林水产品出口总额搞到2万亿日元,光扇贝就定了656亿日元的目标。   中国市场丢了他们就转头盯紧韩国和欧盟,给这俩地方分别定了41亿和45亿日元的出口目标,还拉上泰国、越南当帮手,搞起了"日本原料-东南亚加工-欧美消费"的供应链闭环。泰国凭借成熟的加工体系,一下就抢了99%的初级加工品出口份额,日本人倒是会借鸡生蛋。   当然啦,这出口数据看着光鲜,内里也有隐忧。去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海鲜出口直接跌了92.3%,光扇贝一项就有223亿日元,这窟窿可不是那么好填的。虽然对越南出口涨了7.9倍,可东南亚市场整体在萎缩,对台出口量今年1月骤降62%,连续三个月双位数跌幅。   欧美市场虽热,但这种靠投机和高价撑起来的繁荣能持续多久?再说了,核污水那事儿刚出来时全球骂声一片,现在热度下去了,大家好像都忘了当初的担心,可海鲜里的东西,真能随着时间消失吗?   日本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愿意买单的欧美消费者,自己赚着翻倍的利润,只不过这泡沫要是破了,恐怕要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