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确实就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举行了听证会。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确实就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举行了听证会。   这起案件源于特朗普政府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贸易伙伴设立“最低基准关税”并征收更高关税。   这场听证会,表面是审特朗普政府关税合不合法,实则是总统和国会在抢权力蛋糕。   那部1977年的法律,本来是给总统应对紧急经济状况用的,比如外国突然搞封锁或者金融战,从没哪个总统敢用它来收关税。   关税这东西,美国宪法里写得明白,该国会说了算,可特朗普政府偏要另辟蹊径,靠着这部法律给几乎所有贸易伙伴设了最低基准关税,还对不少国家加征更高税率,等于把国会的活儿抢了过来。   最先不服的是美国本土的企业和12个州,直接把官司告到了国际贸易法院。   法院一审理就发现不对劲,贸易逆差哪能算“国家紧急状态”,这分明是借紧急状态的名义扩权,当即判了关税非法。   特朗普团队不服气,上诉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结果还是输了,这才闹到最高法院。   听证会上的场面挺有看头,连不少保守派大法官都跟着质疑,他们问代表政府的律师,一部几十年前的老法律,怎么就能被拿来征收影响全球经济的广泛关税。   有法官直接点破,这要是认了,以后总统想加税岂不是随便找个由头就行,国会的权力不就成了摆设,自由派法官更直接,觉得这就是赤裸裸的越权,连基本的权力制衡都不顾了。   政府这边的辩解也站不住脚,无非是说总统需要灵活应对贸易问题,可法官们不买账。   毕竟以前处理贸易摩擦,要么靠国会专门立法,要么用其他明确授权的贸易法律,从没见过这么“曲线救国”的。   更关键的是,这关税已经影响到美国自己人,进口商要多花钱,小企业成本涨了不少,要是法院判非法,政府还得退一大笔税款,财政压力不小。   参议院其实早有不满,之前特意通过决议要取消那所谓的“国家紧急状态”,可众议院不让投票,特朗普自己还有否决权,只能算是表个态。   这背后是越来越多议员觉得,总统手伸得太长了,再不管管,以后国会在贸易问题上就没话语权了。   现在大家最关心最高法院怎么判,无非三种可能,要是支持政府,那总统的权力就彻底大了,以后想加关税不用跟国会商量,全球贸易得跟着瞎折腾,商品价格只会更贵。   要是像前两级法院那样判非法,关税就得撤,企业能去申请退税,国际贸易能喘口气。   还有种折中可能,就是允许总统在特定情况下用关税,但得有明确条件,等于给权力套个笼子。   不过就算特朗普政府输了,也未必会彻底放弃关税政策,财政部长早就放话,大不了换别的贸易法律接着来,只是流程麻烦点。   这也透露出一个关键问题,美国的贸易保护倾向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事儿,就算换个说法,限制进口的思路大概率不会变。   这场官司本质是三权分立的一次实战测试,美国总说自己权力制衡做得好,可碰到具体利益,总统总想多抓点权,国会又想把权力抢回来。   最高法院这回的判决,等于给未来的总统立规矩,告诉他们哪些权能碰,哪些权碰不得。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也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矛盾,一方面喊着自由市场,另一方面又靠关税搞保护,还想靠钻法律空子实现目的。   就算关税暂时保住了,企业和消费者买单的成本不会消失;就算关税没了,新的限制手段可能很快又会冒出来。   说到底,这场听证会不只是审一部法律的适用性,更是在给美国的权力运行和贸易逻辑做一次全面体检。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美最高法院就关税政策举行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