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自治兴“枫”(6)|诸暨市和济社区:“三治融合”绘就楼宇治理新图景

这里是「自治兴“枫”」系列的第[6]篇。

今天,我们走进诸暨市浣东街道和济社区,来看看这里的楼宇治理有什么独特的妙招。

“今年,空调漏水问题解决了、下雨天地下室也不怕进水了,大楼的卫生、绿化也越来越好,多亏了‘楼委会’日常的管理。”诸暨市运昇大厦的业主们纷纷感叹。

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源于和济社区对楼宇治理的创新探索。作为浣东街道的融合型社区,和济社区辖区内有24个商务楼宇、6个行政大楼、1个综合商贸体、3个小区,呈现“半城楼宇半城家”的格局。

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楼宇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让楼宇经济助力全市经济建设?2019年起,和济社区深刻把握新时代社区治理要求,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抓手,成立楼宇管理委员会,不断探索提升楼宇治理水平。

目前,辖区内已有永业大厦、文体大厦、运昇大厦设立楼委会,他们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围绕楼宇环境整治、设施维护、邻里矛盾调解等民生问题展开讨论,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共同制定解决方案。结合各个大厦实际情况,创新性打造了“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的共建共享共治平台,让治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参与”。

运昇大厦的楼宇管理委员会于去年年底成立。“楼委会的成立有助于加强业主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运昇大厦楼委会委员周胜军说,过去在大厦里的业主单位往往是相见不相识,鲜有了解,更不用提合作交流。周胜军是和济社区的法律顾问,也是成立运昇大厦楼委会的发起人。

去年,在合法性审查和调研过程中周胜军发现,两个成立了楼委会的楼宇,自治效果显著,业主之间氛围融洽,大楼的日常管理也十分规范。因此,他坚信这一模式值得在和济社区广泛推广。

“我们马上起草了楼宇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办法、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管理规约等文件,参考其它社区现有制度,对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进行了多次修改。”周胜军说,首先想到的便是在他所在的运昇大厦也成立楼委会。现如今,平台已经搭建完成,业主们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活动,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共同商讨楼宇管理事宜,共同解决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楼委会还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融通与优势互补。这种共建共享、群策群力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楼宇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也将极大增强入驻业主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大厦今后的招商工作带来利好。据统计,永业大厦、文体大厦、运昇大厦的入住率从50%提升至70%。

法治是楼宇治理的坚实底线。2023年11月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站式”楼宇法律服务站,成立“律企先锋”法律服务品牌,并创新推出“门诊+出诊+云诊”式服务。服务站每日开展“坐堂门诊”服务,由律协派志愿律师轮流值班,为企业、职工答疑解惑。在辖区楼宇新增3个流动服务点,每月10号“律企先锋”走进楼宇“出诊”,为楼宇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

德治则让楼宇治理更有温度。和济社区从2024年起,连续组织举办两届“楼BA”篮球比赛,成为链接楼宇大厦企事业单位、共建单位、小区居民的纽带。

“借助‘楼BA’,我们希望通过‘楼宇+街区、企业+社区、白领+新业态’的跨界融合模式,打破楼宇经济壁垒,激活社区联动资源,同时还嵌入‘共富集市’‘文化浸润’等特色活动,以构建‘党建搭台、全民参与、商居共荣’的社区治理新生态。”和济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妍说。

从激发自治活力到强化法治保障,再到坚持德治润心,浣东街道和济社区以“三治融合”为密钥,打开了楼宇治理的新局面。下一步,社区将总结楼委会成功经验,持续推进更多条件成熟的楼宇成立楼委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