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聂曦烈士的骨灰找到了,被保护得很好!还有一个让人又振奋却又心酸的消息,他还有个1

聂曦烈士的骨灰找到了,被保护得很好!还有一个让人又振奋却又心酸的消息,他还有个1950年出生的儿子。 聂曦并非普通战士,而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情报人员。 聂曦1920年生于福建龙岩,1938年入党后接受潜伏任务,抗战胜利后进入国民党福州绥靖公署担任情报参谋。 这一职位直接接触东南沿海兵力部署、清剿计划等核心机密,聂曦的工作本质就是以生命为代价获取情报。 聂曦的牺牲源于一场关键情报战,1949年4月,他截获国民党“清剿闽西游击队”的绝密计划后,连夜将情报藏于毛笔杆中托付交通员送出。 因交通员被捕叛变,国民党特务于凌晨突袭其住所。据国防部史料记载,聂曦为销毁密码本,徒手掰断燃烧的煤油灯芯引燃文件,被特务乱枪击中时,手指仍紧攥未烧尽的密码残片。 1950年出生的聂晓峰,是这场牺牲的重要见证者,聂曦牺牲时,妻子陈慧已怀有六个月身孕,为避免特务株连,她携身孕躲进深山,以采野果维持生计。 聂晓峰出生后,陈慧始终未透露其父亲身份,仅告知“你爹是为国家做事的好人”。1982年当地民政局普查烈士遗属时,出示聂曦的烈士证与陈慧的入党志愿书,聂晓峰才知晓父亲的潜伏英雄身份。 聂曦的核心贡献在于渡江战役前后的情报保障,1949年3月,他传递的国民党长江布防图标注了江防炮位具体坐标,为我军突破江阴要塞提供关键支撑。三野情报部战后总结明确记载:“聂曦同志的情报,使我军减少至少3000人伤亡。” 置于历史背景中观察,聂曦的经历是千万地下工作者的缩影。解放战争时期,仅华东局隐蔽战线就有近万名烈士牺牲,其中80%以上未留下姓名,像聂曦这样实现骨灰寻回、遗属确认的不足三成。 与聂曦同期潜伏的钱壮飞,牺牲后遗体至今下落不明;潜伏军统的沈安娜,直至建国后才敢与家人公开相认。隐姓埋名生存、无名无姓牺牲,是这一群体的典型特征。 从军事视角分析,聂曦的工作印证了“情报是战争的眼睛”这一论断。当时国民党情报加密系统被称为“铁桶防线”,聂曦凭借绥靖公署职位接触原始情报,同时利用特务内部矛盾套取密码本。 1948年济南战役前,他借跟随上司参加军事会议之机,将敌军兵力部署图记于香烟纸上,连夜转交交通员。这种“贴身获取”的情报精度远超无线电截获,直接影响战役主攻方向的决策。 林家三代守护骨灰的行为,彰显了普通民众的家国情怀。林老栓临终前反复叮嘱儿子“木盒里是大英雄,绝不能丢”;特殊年代,儿子林启明为保护骨灰,面对上门查抄人员明确表态“要砸先砸我”。 2023年交接骨灰时,林建国表示:“爷爷和父亲没多少文化,却懂得‘英雄’二字的分量。”这种民间自发的守护,成为烈士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聂晓峰“迟到的认父”经历,折射出隐蔽战线家属的集体创伤。众多烈士遗属与陈慧境遇相似,长期处于“半隐蔽”状态,既无法公开悼念亲人,又需防范特务报复。 聂晓峰童年时因“无父”遭同学嘲讽,向母亲询问时,陈慧只能暗自落泪。1982年拿到烈士证后,聂晓峰才首次为父亲立牌位,叩首道“爹,我知道你是好人了”。这种情感缺憾,是和平年代民众难以体会的牺牲代价。 关于七十多年后寻回骨灰、确认遗属的意义,答案十分明确。 从个人层面,这是对烈士与家属的历史交代,让聂晓峰确认父亲并非“无名英雄”; 从历史层面,补充了隐蔽战线的史实细节,纠正了此前的传播谬误; 从精神层面,林家三代的守护与聂晓峰的传承,使“忠诚”品质获得具象化表达。 “每个烈士都该留下姓名,每个故事都该被铭记。” 当代青年可能仅从影视作品中接触“潜伏”概念,而聂曦等烈士的真实牺牲证明,没有隐蔽战线的风险付出,就没有正面战场的胜利推进。 聂曦烈士骨灰寻回、遗子传承精神,这是值得振奋的结果;但烈士未及见儿子一面,家属七十余年后才敢公开悼念,又暗含心酸。这种“振奋与心酸交织”的背后,是千万家庭的牺牲奉献,构成必须铭记的历史记忆。 本质是铭记:国家的存续与发展,离不开隐蔽战线英雄与民间守护者的共同支撑。 参考信息: 《福州英雄聂曦事迹早已载入族谱!故乡从不忘记他》·福州新闻网·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