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报道组罗意楼郁馨
当深秋的浙西群山被赛车引擎声唤醒,龙游又一次因拉力赛而站在聚光灯下。自2003年首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以来,这座小城累计承办15次亚太赛、18次国锦赛。
龙游何以对赛车运动一往情深?龙游这座小县城为何花大力气办国际赛事?近日,笔者就此事采访相关部门。
破资源局限
以特色赛道筑品牌
对山区县而言,如何将地形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破局的关键。龙游的答案,藏在那条被车手称为“魔鬼赛道”的盘山公路里——急弯密布、海拔起伏,雨天泥泞湿滑的路况,既是对车手技艺的极致考验,也成了赛事最独特的吸睛点。正是抓住这一挑战性,龙游将拉力赛从一次性活动打造成长效品牌:从赛道勘测到安全保障,全面对标国际汽联标准;从赛事转播到对外宣传,始终突出“青山竹海间的速度激情”,让每一次赛车飞驰都成为龙游的动态宣传片。
如今,龙游拉力赛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里不仅是中国车手的练兵场,更是本土选手与国际高手同场竞技的竞技场。每年赛事期间,数百名中外车手、数千名参赛人员与游客汇聚,主流媒体镜头追着赛车穿梭山野,将龙游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传递至全国。
破流量短效
以赛事为媒促转化
“办大赛不是图热闹,而是要让流量变留量,让赛事红利真正融入县域发展。”这已然成为龙游办赛的核心逻辑,也是“以赛促产、以赛兴城”理念的生动落地。
在龙游,拉力赛带来的消费热潮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本土小吃“杨爱珍大排档”因车手韩寒的提及走红后,如今已成连锁品牌,不少游客专程循着“赛车记忆”而来;龙游石窟推出参赛选手免费游,赛事期间客流同比增长超三成,靠口碑成为热门文旅打卡地。2025年赛事期间,龙游全县游客量同比增长25%,过夜游增长44%;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游客量增长36%,营收增长17%,住宿、餐饮、商贸等行业形成“赛事带动—消费升温—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今年,龙游更将赛事与本土文化深度绑定:首届“中国·龙游发糕”美食嘉年华让地道风味与赛事“高中”寓意碰撞,环球飞车特技秀、潮音show点燃夜间经济……“白天看赛车、夜晚享狂欢”的场景设计,让赛事从单日热点变成全域消费契机。
破产业单一
以“体育+”拓版图
龙游的雄心,从不止于办好一场拉力赛。龙游以拉力赛为起点,不断拓宽“体育+”边界,构建起多元赛事生态。
自2003年龙游首次拥抱全国汽车拉力赛,从此与速度激情结下不解之缘,让“中国汽车拉力赛之城”的名号响彻业界。而这份体育热情并未止步于拉力赛:近年来,龙游不断拓宽赛事版图,国际草地拔河公开赛、房车集结赛、无人机公开赛、公路自行车赛……一场场赛事接连登场,不仅引来了国内外运动员与游客的脚步,更让龙游的赛会品牌愈发响亮。
借助承办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和第十二届残运会部分赛事的机遇,龙游加快完善文体设施,承办了一系列高规格比赛,“体育+”的基建支撑进一步完善。此外,龙游还依托文旅发展浪潮,推进龙之梦·六春湖高山运动小镇建设,打造灵山江滨水运动带,完善后田铺—龙山—石角山地户外运动区,一个个文体旅融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赛事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拉力赛的单点突破,到赛事体系的多元覆盖,再到“体育+”的深度融合,龙游始终以科学规划为指引,用丰富活动为赛事赋能,靠产业融合激活发展潜能。它不仅为区域赛事经济筑牢了项目根基、丰富了业态体验,更以自身实践,勾勒出一条以精密机制为笔、以精品场馆为墨、以体旅融合为韵的县域经济增长新路径。
龙游拉力赛的引擎仍在轰鸣。当小城大赛不再是偶然的热闹,而是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便能在速度与稳健的平衡中,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