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桐庐某工商银行柜台,一名龚姓女子执意要向陌生账户汇款10万元,可对于款项的具体用途却模棱两可,疑似遭遇诈骗。
银行工作人员向桐君派出所报了警,面对赶来的民警,龚某称“钱是表嫂转来还债的”,而另一边远在甘肃兰州的“表嫂”却称“这钱是用来投资家具生意的”……到底怎么回事?
当天,桐君派出所民警方祺骏赶到了银行,询问中,龚某声称这笔钱是转给网友进行“平台投资”的。“平台投资”这样的说辞立刻触动了民警的反诈神经,然而,在进一步的询问中,龚某的的手机响个不停,不断有信息和电话催促她尽快离开,还教她回应给警察的说辞。
为了查明真相,民警将龚某带回派出所进一步调查。面对询问,龚某迅速改口,称这10万元是“嫂子”归还的借款,并出示了微信聊天记录以证“清白”。
然而,这条记录有新破绽——记录显示,她与这位“嫂子”在前一天才添加好友,且转账后立即将对方拉黑。
“她说表嫂是她丈夫那边的远房亲戚,已经很久不联系了,丈夫也去世了,表哥也去世了,这钱是很多年前他们欠下的,现在归还过来。”当询问其哥嫂的基本情况时,龚某一问三不知,民警再次确认这10万元存在问题。
征得龚某同意后,民警检查了她的随身书包,竟又发现了捆扎好的7万元现金。面对总计17万元的巨款,龚某对其来源无法自圆其说。

通过龚某的银行卡流水,民警锁定了远在兰州的资金转出方胡某某。但当电话拨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此时的胡某某坚称这笔钱是投资给龚某做家具生意的。
“这位在甘肃的胡某说自己患了乳腺癌,以前买家具从没被骗过,说话的语气非常柔弱,对劝阻极为抵触。”
一边是龚某在派出所通过撒泼、投诉等方式胡搅蛮缠,索要17万元;另一边是真正的受害人胡某某拒绝承认被骗,不肯报警,案件陷入僵局。
尽管缺乏直接证据,民警方祺骏和同事们仍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于是桐庐警方开启了一场“远程唤醒”攻坚战。一方面紧急协调兰州当地公安机关上门进行面对面劝阻;另一方面,民警方祺骏连续三天通过电话与胡某某保持沟通,耐心剖析骗局中的种种不合逻辑之处。
“当时我们给甘肃的胡某某打电话,让她先试着联系下看投资的钱能不能退款,如果不能那就是被骗了。”果不其然,在胡某某发出退款信息后,对方已经把她的好友删除了。
在两地警方的共同努力下,胡某某终于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并立即在兰州当地报案。
而此时,身在浙江的龚某已离开桐庐,兰州公安机关立即对其上网追逃,后将其成功抓获。事后得知,60多岁的龚某是这场骗局中的“取手”,“已经被深度洗脑,辗转山西、内蒙古等地”,她在“上线”的安排下负责诈骗款项的存取,事发当天正要给“上线”的账户转账,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并报警。
10月31日,胡某某怀着感激的心情,从甘肃兰州赶到杭州桐庐,从民警手中领回了17万元被骗资金。这场始于银行柜台、跨越千里的电诈迷局,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