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97年,蒋纬国病逝。100岁的宋美龄接到消息立刻登机赶回台湾,到医院马上查账

1997年,蒋纬国病逝。100岁的宋美龄接到消息立刻登机赶回台湾,到医院马上查账单:养他81年,却欠了一身债! 蒋纬国病逝时虽然已经81岁,算是高寿。但宋美龄毕竟是蒋介石的妻子,蒋纬国身为蒋介石的次子,宋美龄仍是蒋纬国名义上的母亲。从这一点来看,蒋纬国病逝,宋美龄与蒋纬国母子之间,也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宋美龄当时已经年迈,各项身体机能已经明显下降,行动尚且不便,自然不适合长途奔波。但宋美龄得知蒋纬国病逝的消息后,立刻动身赶到台北医院,这让不少人误以为宋美龄重视蒋纬国。 但实际的情况却有些出人意料,宋美龄抵达台北医院以后,第一时间向医院要来蒋纬国这些年来治病的账单,其中包括治病的各种费用票据,以及一些欠条。 看完这些账单以后,宋美龄的脸色很难看,言语间明显带着愤怒。身边有人听见宋美龄说话,诸如“恶习难改”、“自作孽不可活”、“养他81年,却欠了一身债”等等,全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孔令仪当时就站在宋美龄的身侧,见到宋美龄的态度,一句话都没敢说,旁边也没人敢搭话,生怕触了霉头。正如宋美龄所言,她与蒋纬国之间有着81年的“母子关系”,即便没什么母子情深,也不至于有什么深仇大恨,宋美龄在蒋纬国病逝以后,为何对他如此态度? 第一,蒋介石对蒋纬国很喜欢,从他和哥哥蒋经国的名字就能看出来,蒋介石对他们哥俩的期望很高,起名字时包含了“经天纬地”的意思。 在很多人研究蒋介石与蒋纬国之间的关系时,都持该观点。但在笔者看来,两兄弟的名字有“经天纬地”的意思不假,但两者之间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经天”和“纬地”,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不论蒋介石如何喜爱两个孩子,总归还是不可能真的一碗水端平,而蒋经国明显更受器重。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对很多军政大事都在日记中有所提及,也写了不少自己的真实感受。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到蒋纬国的时候很多,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纬儿”的喜爱。笔者对其中一句印象很深刻,“此儿聪明过人,年老尤觉亲亲可爱”。 仅从这一句话,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蒋介石对蒋纬国的喜爱,绝对是发自内心。而且,这种喜爱很长久,即便是时隔多年,蒋介石仍然感觉蒋纬国很可爱。 事实也是如此,蒋纬国小的时候,经常被蒋介石举高高,把蒋纬国扛在肩上四处转。等蒋纬国长大以后,蒋介石也是极力助他完成学业,送他去德国慕尼黑军校深造。回国后,蒋纬国直接进入军中掌兵,培养之意溢于言表。 1949年,蒋纬国当时只有33岁,却已经是少将旅长。旅长看起来不大,但要看什么旅。蒋纬国当时掌握的不是步兵旅,而是坦克装甲混成旅。仅仅一个旅,就拥有400余辆坦克装甲车,在台湾绝对是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蒋纬国也称得上是军中的实权人物之一。 但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对蒋经国和蒋纬国之间的差别就越来越明显了。蒋纬国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少将,但此后的晋升却异常缓慢,一直到1975年才进阶陆军二级上将。最重要的是,蒋纬国在湖口兵变以后,就彻底失去了兵权,从军中实权人物瞬间沦为边缘人物。 蒋介石确实喜爱蒋纬国,这一点没人否认。但这种喜爱的局限性很大,仅仅是一种父亲疼爱儿子的喜欢,绝对不掺杂军政因素。 反观蒋介石对蒋经国的评价,“可教”,有“孺子可教”的意思。这种认可的程度之高,远在“可爱”之上。这一点在蒋经国的军政发展路线上就可以看出,如果让蒋介石选一个人当接班人,他不会犹豫,一定是蒋经国,而不会是可爱的蒋纬国。 宋美龄是一个很敏锐的人,自然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她而言,蒋介石的选择就是她的选择。同时,蒋经国是蒋介石原配毛福梅所生的孩子,属于蒋家长子。宋美龄身为蒋经国的继母,自然会站在蒋经国的一边,这一点她的态度与蒋介石基本保持一致。 第二,蒋经国虽然很喜爱蒋纬国,但宋美龄与蒋纬国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亲密。蒋纬国来到蒋介石身边以后,主要由侧室姚冶诚负责抚养。 姚冶诚的口碑不是特别好,被称为“风情有余,持家不足”,蒋介石也在日记中批评过她。但姚冶诚对蒋纬国却十分喜爱,抚养期间一直视如己出,蒋纬国的成长离不开姚冶诚的陪伴。基于这种情况,宋美龄甚至和蒋纬国都没见过面,两者间自然没什么感情。 宋美龄和蒋纬国第一次见面的时间是1940年,那一年宋美龄在香港养病,蒋纬国途经香港顺路去探视。虽然当时两人的谈话氛围还算融洽,但宋美龄其实并不喜欢蒋纬国。除了受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影响之外,还与另外一件事有关,那就是蒋纬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蒋纬国也是回重庆以后,偶然间在宋美龄的书房见到了一本《亚洲内幕》,书中提及了蒋纬国的身世,称他是戴季陶之子。这本书既然出现在宋美龄的书房,她自然是翻看过,也对这一点很在意。 基于这两点,宋美龄与蒋纬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在蒋纬国发现自己不得重用的后半生,几乎都在“报复”蒋家。先是公开声明自己是戴季陶之子,又是欠下大笔的医疗费和外债,这才让宋美龄说了那样一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