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了 11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3日发布战报称,使

快讯!快讯!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了 11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3日发布战报称,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的军工设施、能源设施、军用机场及武器装备维修设施发动了精准打击。 这波打击看得人心里一紧,俄军根本不是瞎打,而是冲着乌克兰刚支棱起来的军工底子来的。要知道乌克兰刚宣布明年1月开放武器出口,无人机年产量都破400万架了,这是摆明了不想让它“以战养战”的算盘打响。 “匕首”这玩意儿真不是吹的,10马赫的速度,从发射到命中2000公里外目标也就12分钟,留给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都不够喝口茶。更狠的是它能蛇形机动,传统反导系统盯着轨迹都拦不住,去年就有过击穿3米厚混凝土顶盖的记录。 但这次最妙的是战术配合,完全是“用小钱办大事”的典范。先用几百架廉价无人机当诱饵,逼着乌军的“爱国者”开机发射,一枚拦截弹就值几百万美元,而无人机才几万美元。等防空弹耗得差不多了,“匕首”再趁虚而入,这套路太毒了。 可能有人会说乌克兰军工不是起来了吗?可俄军专挑命脉打。巴甫洛格勒导弹工厂、无人机生产线这些地方被炸,直接让乌军军工生产效率降了40%。前线本就吃紧,这下弹药补给更跟不上了。 更现实的是成本差。俄军一天能造170架无人机,“匕首”虽贵但突防率高;乌军拦截一次的成本,够俄军造几十架无人机。就算宣称拦截率85%,剩下漏网的几枚导弹,照样能炸得2万用户断电、9个地区瘫痪。 我琢磨着,俄军这步棋藏着大算计。乌克兰刚靠出口无人机赚外汇,想形成“出口创汇+进口补短板”的闭环,这下生产基地被炸,闭环直接断了。没有自主造血能力,再靠西方援助根本不顶用,美国都明确说不提供战斧导弹了。 而且乌克兰的军工看着风光,其实软肋特明显。90%的热成像仪都来自中国,航模发动机这些核心零件也依赖中国供应链。一旦供应链有波动,刚建起来的产能就得歇菜,俄军说不定就是看准了这点才下手。 战争打到第四年,早就不是拼谁武器更先进,而是拼谁的体系能扛住消耗。俄军靠本土产能稳扎稳打,乌克兰却卡在“自主生产”和“外部依赖”的中间地带,这波打击刚好戳中了最疼的地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